![]()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目前人们把遗精看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人类性行为的正常组成部分,但过去人们却曾把遗精看作是异常现象。在巴比伦时代,人们认为遗精是"夜女"或"夜天使"来访的结果,"夜女"会在男子睡着时造访。中世纪时,人们认为遗精是魔鬼在作怪(梦魇或女魇)。弗洛伊德认为遗精和手淫可能是神经衰弱的原因,因此可能是一种病。至于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过分强调精液宝贵,所以,始终把遗精看作是一种病,是精关不固、肾亏或肾虚,会导致元气大伤,所以,中医文献中保留了大量的治疗遗精的方药。直至今日,还有不少医学或科普书籍中,把它列为一种病,比如,有的人讲每月遗精一次是正常的,每周遗精一次就是病,若遗精更加频繁就属于严重肾虚。其实,遗精次数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身体状况,是否频繁接触色情刺激很有关系,因此,很难说遗精多少次就是正常,超过多少次就是异常,这些标准完全是一些人不负责任的臆想。如果这仅仅是纯学术的争论,倒也没关系,各抒已见嘛!但某些作者又怎么能够知道,这种错误观点却给多少青少年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惶惶然,不可终日。他们入睡前十分紧张,害怕夜间遗精,结果入睡后,只能刺激更频繁地遗精。自己既害怕,又自责,总认为是自己不道德、不正经,非常悔恨,又不敢和大人讲或找医生咨询,最后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有人要求医生替他们做睾丸切除术或输精管结扎术,以免遗精损伤身体。极个别的青年还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卧轨自杀。其实,身体健康的青年人,在没有正常性生活的情况下,每月遗精1~4次,甚至更多一些,不是什么异常现象,不必介意。必要时,适当使用消炎痛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并降低体内睾酮水平,有助于减少遗精次数,从而缓解遗精者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有关遗精的错误认识对青春期男孩的影响尤为严重,因为这时正是男性性冲动最强的年龄,是男性遗精最频繁的年龄,也是他们最缺乏性知识正需要获得正确性知识的年龄。遗精本身就可以使他们迷惑、畏惧、内疚和自责,若再听信那些以讹传讹的恐赫性宣传,不就更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吗?青少年不知道他们身体内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有的以为是流血,有的以为是得了性病流脓,也不知道这是否正常,其他男孩是不是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所以父母或学校教师一定要及时向他们讲解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认清遗精在一个男子正常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他们也不必为沾污了内裤和床单而不安。可是有的家长却不这么看这个问题,反而说:"没想到这孩子才这么点儿年纪就这么坏","自己去洗,谁管你"等等粗言恶语,既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也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不仅对当前,也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要在女孩子来月经之前,男孩子发生首次遗精之前,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