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多囊肾 > 正文

多囊肾从活血化瘀治疗理论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8-1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验案举例]
  某男,39岁,教师。素感腰酸腹胀,于3年前夏季出现腹部日渐胀满,腰酸加剧,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即来我院就诊。体检:腹围112cm,按之坚实。实验室检查示:尿常规见蛋白(++),白细胞2~4。b超提示:肾区有数个巨大囊性液性暗区,ct示:多囊肾。要求中医治疗。症见:腰酸乏力,精神疲软,纳差腹胀,四肢不温,形寒怕冷,大便时干时溏,尿频量少,下肢浮肿,舌胖质黯淡苔薄白,脉沉细。脾肾阳虚,湿瘀互结,内留于肾,久则损害肾脏,气化不利,水邪浸淫为肿。治拟温补脾肾,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应用微化中药渗透治疗15天后,腰酸渐缓,腹胀渐舒,前方加减,继续使用,连续服药3个多月,诸症悉平,腹围减至88cm,尿检正常。b超提示:肾脏囊肿明显减少。随诊1年余未见复发。
[临床运用举例]
  近年来关于多囊肾中医药研究较少,现在资料表明中医中药从瘀论治多囊肾有不同程度的优越性,治疗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其作用途径是多方面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可调整患者整体状态,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治疗功效。进一步深入研究尚存有不足,如在治疗多囊肾的活血化瘀药物的研究上,主要依据是源于对疾病有较好疗效这一事实,没有突破此局限,未在治疗多囊肾药物及研究活血化瘀药治疗多囊肾的适用范围上予以研究探讨。此外,从瘀论治多囊肾的机制和中药活血化瘀治疗该病的有效成分仍是亟待明确的问题,复方制剂的研究亦是临床之急需。今后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必须进一步深入,研制出高效、方便的活血化瘀治疗多囊肾的制剂,促使该病病死率、致残率进一步降低。总之,从瘀论治多囊肾的发展和提高必将为诊治肾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信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瘀论治  近年来,瘀血在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活血化瘀疗法已成为治疗多囊肾的重要法则,从瘀论治多囊肾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多限于按辩证分型或久病入络的理论用药。全面论述瘀血在多囊肾发生的作用及其治疗非常必要,应该提高对活血化瘀理论在多囊肾治疗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多囊肾的疗效。应用活血化瘀治疗多囊肾主症。
  消除疼痛:既然瘀血是多囊肾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治疗上化其瘀则能消其痛,中药活血化瘀使血行则痛止,往往用具有疏通血脉、改善微循环、解除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以缓解疼痛的目的。
消除血尿: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有一份瘀血就有一份尿血。治疗上,化其瘀即能止其血。治血尿用菟丝丸和治血尿名方小蓟饮子,都用当归蒲黄
  消除蛋白尿:血瘀脾肾有关,脾失升清,肾失固摄,精微下泄,蛋白随尿而出,治疗上当不忘活血一途。近代名医施钊用云南白药治难治性肾炎蛋白尿,朱良春重用益母草配土鳖虫降尿蛋白。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抗感染、抗过敏和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从而推测其具有间接或直接的降蛋白作用。
  降低血压:水钠潴留和血管痉挛是导致高血压的两个重要原因,而中医学认为脉络不畅是或血压升高的原因。瘀血既可化水,又可使脉络痉挛,因而活其血可以理其水,舒其痉挛而降其压。研究发现,不少活血药本身就具有降血压作用。参之西医,治疗高血压也常用具有解除肾血管痉挛、改善肾血流量等作用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其机制与活血降压同出一辙。
  整体调节:从瘀论治、整体调节,充分发挥脏腑固有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达到愈病的目的。活血化瘀正是运用整体观念综合治疗多囊肾的重要治法之一。
  总之,从瘀论治多囊肾是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多囊肾中不是单纯地使用,而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地合理运用,否则“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为遗传性疾病,是肾脏一种先天性异常。双侧肾脏的皮髓质均可累及,但在程度上可不同。在遗传方式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 cystic kidneydisease, adpkd),过去称为成年型多囊性肾脏病。adpkd为最常见的多囊肾疾病,遍布全世界、男女罹患机会相同,发生率约1/200~1/1000。主要特征为肾脏囊肿的发生、增大和增多,常伴肾外囊肿,特别见于肝脏,其他器官包括胰腺、卵巢、胃肠道及大血管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autosomal rece 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又称婴儿型或儿童型多囊肾,是一种罕见病。75%的患儿在产后数小时到数天内死亡。渡过新生儿期的患者15年的生存率为50%~80%.常伴肝脏病变。本病的发病机制不明,最近发现异常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
  祖国医学中并无此病证,中医书籍内亦无“多囊肾”的病名,其症状多数散在“腰痛”、“血症”、“腹痛”、“虚劳”等病证之中。本病在并发尿血时,按“血证”诊治,有肋部、腰部或腹部疼痛时,按“腹痛”、“腰痛”论治,症状不明显,或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按“虚劳”论治。近10余年来中医运用活血化瘀论治多囊肾取得一定成绩,如北京京东肾病医院报道中药治疗多囊肾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深入研究。
  多囊肾属先天疾患,乃先天禀赋不足所引起的肾脏发育畸形,故肾虚是其根本原因。此外病理因素还有痰瘀和水,且其间存有互为因果的关系。诚如夏教授老中医所言“病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未尝不病血也”,“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无论何种多囊肾,最终必将导致痰、瘀、水三者积于肾脏,而且在三者关系上,更强调瘀在病理中的地位。瘀血可以化生痰水,而致瘀、痰、水互结,肾失所主;同时瘀血可致气血运行受阻,不能正常输布津液,以致痰水内生。从ct显示可为客观指征,尤其伴见尿血症状时,多囊肾的囊壁血管破裂,血液溢于尿液,故瘀血是多囊肾尿血时的基本病理之一。此外,临床检查也表明多囊肾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黏、浓、凝、聚的特点,从微观角度证实了瘀血证的存在。ct的检查也为活血化瘀治疗多囊肾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内邪致瘀也是多囊肾临床症状加重的主要因素,是湿热生瘀。素有气阴不足之体者,感受湿热易夹瘀血为患。湿热易耗伤气阴,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不畅;阴虚则易蕴内热,煎液成瘀。湿瘀胶结于肾,致病情缠绵难愈。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