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肝病 > 肝炎 > 正文

丙型肝炎病菌存活期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病久常见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两伤,因此调肝扶正、益气健脾也是本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所谓调肝,即疏肝解郁、行气畅血之意。肝气疏泄有利于气机的流通和血液畅行,可防止瘀血的形成,同时亦有助于湿、痰等病邪之祛除;疏肝亦能健脾,帮助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常用药物如:柴胡郁金、制香附佛手等。调肝还包含着一定的补肝之意,因本病病程中,肝脏除功能失调外,还可出现肝血受损、肝阴耗伤,故常用甘杞子、制首乌等补益肝阴肝血。治脾主要是健脾助运,脾气健运,则能正常地运化精微和水液,既有利于祛除已生之痰、湿,又能杜绝产生痰湿之源,当然也可酌配补益脾气之品,使根本得固。常用健脾助运药如炒白术、云苓、炙鸡金、莱菔子陈皮砂仁等,补益脾气常用党参黄芪之类。

  正因为慢性丙型肝炎病邪潜伏较深,病变重点在血分,病势缠绵,常常造成瘀热互结、邪毒内盛,故治疗上首当考虑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重用入血分之药物,使邪热由深出浅,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且可防止由于瘀热伤络、络伤血溢,正如叶天士所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此外还可起到保护阴液免受损伤的作用。常用药物如:水牛角赤芍、丹皮、虎杖、山栀、苦参等等。
  又因为肝乃藏血之脏,热毒久留,迁延不解,又可直接耗伤肝之阴血,造成肝体失养,肝用失常。肝病最易犯脾,肝失疏泄可致脾失健运,所以说热毒瘀结、肝脾损伤是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机关键。其它如气阴耗损、湿热内蕴,甚至脾肾阳虚都可由此发展而来。
  三、临证要点慢性丙型肝炎病程长,病机错综复杂,但其中关键在于热毒瘀结血分,临证所见常表现为胁肋刺痛、面色晦暗、赤丝血缕、手掌殷红、齿鼻衄血、胁下症积、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弦涩。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前纤维蛋白原升高者也较多,由于长期肝细胞充血水肿、变性坏死,组织学观察见有结缔组织增生、正常小叶结构破坏,肝毛细血管阻塞,造成微循环障碍,这些都提示慢性丙型肝炎有热毒血瘀的存在。
  (五)脾肾阳虚证症见形寒喜暖,四肢不温,神疲乏力,两胁隐痛不适,腰膝酸冷,食少,腹胀便溏,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舌边齿印,苔白或滑,脉沉迟或沉细而弱。治拟温补脾肾。方选附子理中丸加减:炮附子6克,干姜4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仙灵脾10克,仙茅10克,巴戟天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云苓12克,猪苓12克。温肾阳的同时,可配以生地12克、枸杞子12克等滋补肾阴,以阴中求阳,并可防止阳药助火之弊。瘀血明显者,加赤芍、当归;气滞腹胀较着者,加莱菔子、大腹皮;夹有水湿者,加川椒目、泽兰泽泻、玉米须。
  (四)气阴两虚证症见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动则汗出,胁痛隐隐,心烦口干,头晕目涩,时或齿衄、鼻衄。舌质红或淡红或紫暗、苔少,脉细涩或细数。治拟益气养阴,补益肝脾。方选生脉散合一贯煎加减:党参12克,北沙参12克,黄芪15克,生地黄12克,大麦冬12克,枸杞子12克,炒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赤、白芍(各)10克,淮山药12克。胁痛较甚者,加醋柴胡、广郁金;阴虚夹血热较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丹皮;肾虚腰膝酸软者,加怀牛膝、杜仲桑寄生;夹有热毒者,加虎杖、蒲公英
  (三)湿热内蕴证症见目肤俱黄,黄色较为鲜明,胸闷脘痞胁痛,口苦而干,渴不多饮,食欲不振,心烦易怒,小便黄赤,大便溏垢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治拟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选茵陈蒿汤加味:茵陈15克,焦山栀10克,制军10克,茯苓12克,猪苓12克,柴胡6克,广郁金10克,泽兰12克,白茅根15克,炒陈皮10克。阳明热甚者,制军可改用生大黄;腹胀甚者,加枳实、川朴;热毒偏盛者,加龙胆草、炒芩、川连;湿邪偏盛者,选用茵陈四苓汤加味:茵陈15克,猪茯苓(各)15克,炒苍术10克,泽兰、泽泻(各)12克,法半夏10克,川朴6克,藿香佩兰(各)10克,黄芩10克,车前草15克。
上一篇:甲形肝炎病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