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60、70、80年代,三代人构成了现今职场最美丽的风景。“6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压力;“8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误解;“70年代”呢?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夹缝中寻求发展,他们也很无奈。
在喜欢稳扎稳打的60年代人眼里,70年代人是叛逆的一代;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80年代人眼里,70年代是落伍的一代。70年代人苦干实干加蛮干挤进大学后,却发现高考录取率已由10:1变成2:1;好不容易毕业了,却发现国家不包分配了;费尽周折捧了个铁饭碗,却发现在激情创业的时代,工薪族实在太可怜。“70年代”大锅饭的滋味没尝过,福利分房的好事没赶上,八九十年代经济热潮时个人奋斗的大好机会也错过了。职场上前有“60年代”坐镇,后有 “80年代”追赶。
解读者:马小姐财务总监
解读者:李先生公司老板
关键词:白骨精
提起“60年代”的哥哥姐姐,70年代职场人的脸上顿现羡慕的神情。有蒸蒸日上的事业,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有难得一遇的学习机会,这成了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的职场人对“60年代”的评价。在他们眼中,压力与困惑与“60年代”并不沾边。
他们大多是在90年代以前进入高校读书的。经过多年的职场生涯,他们的阅历不断增加,知识技能却未必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但他们从不讳言自己的不足。虽然笑言“三岁一个代沟,我们之间已是千沟万壑”,但他们也毫不介意向后辈学习。看看那些 EMBA 班,里面有不少学员都出生于60年代。
70年代旁观:他们是幸福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叔叔阿姨,80年代职场人的脸上浮现出的是信服的神情。没有不屑,没有过多强调“代沟”,“敬业”、“踏实”这样的词汇从这些被称为“新新人类”的群体口中说出,也让人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似乎是不经意间,这群年龄在“三张”上下晃悠的人成了人们常说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分子。看看他们,我和身边的朋友总会觉得羡慕。有时提起他们,我们的语气中还有那么点“醋味儿”。他们大都有着不错的职业,工作中备受器重,这也让他们有足够的money担当起“消费的中流砥柱”的称号。于是,衣服是给“70年代”设计的,房子是给“70年代”盖的,车子是给“70年代”开的,“ 中产”、 “BOBO”、“小资”、“新富”等称号也是给“70年代”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