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儿童期性心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二)性身份和性角色的认同障碍
  一般说来,儿童期的认知水平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性的自我识别能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角色,接受性角色的要求。但有些父母不管孩子的真实性别是什么,硬要按照自己的性别愿望打扮孩子,结果影响了儿童的性别行为和对自己性别的心理选择,引起性角色认同障碍。久而久之,造成性角色的混乱,性心理的倒错。在对同性恋的病因分析中发现,多数同性恋者均有过在儿童期扮演异性角色的体验,他们体验到的是异性心理状态,对同性感兴趣,对异性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对儿童性角色的要求和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自身的性身份,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培养儿童性角色。
  (三)不适当的性接触
  异性儿童之间进行的性游戏,尽管在儿童期很少,但确实存在。儿童期具有幼稚好奇、模仿、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的天性。他们对性器官和性交往的认识既新奇又浮浅和朦胧,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亲吻,爱抚,但却不懂得其中的涵义,这种不适当的性接触和性体验本身并无多大危害,但如果不被正确引导,或被大人打骂,惩罚或大人抱着视而不见的态度,就有可能导致他们长成后的性恋态,如窥阴癖、露阴癖等。严重影响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四)儿童与父母不恰当亲近关系引起的性心理障碍
  父母与儿童之间应该有一定的亲近行为:如抚摩、亲吻、搂抱等。这样的行为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对儿童的性心理向健康方面发展是有益的,过少与过分的亲近都会有损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吸吮口欲或皮肤爱抚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可以引起婴儿情绪方面的障碍,表现为经常哭闹、睡眠减少、不愿与人接触等。而这些情绪方面的障碍常常伴随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如呼吸、心律的改变、胃肠道机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如果上述情况反复出现,则可形成条件反射而巩固下来,在以后的生活变化中或其他的心理刺激的激发下,很容易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疾病的形成或恶化,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哮喘甲亢和消化道溃疡等。再如过分的亲近使得儿童长大以后,一旦缺少一点爱,就会表现出胆小怕事、焦虑、感到失去安全感,并试图以孩子气式的方式缓解这种恐惧。儿童期摆脱不了对父母的性吸引,成长以后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弗洛伊德认为成年期的神经症往往是由于儿童期与父母关系不正常形成的症结而引起的。因此,父母应正确引导孩子并使其摆正这种关系。

下一篇:论性与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