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临考与家长谈考生的迎考心态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子女在中考、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如何了解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并研究相应对策是每个家长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对家长有所启示和帮助。
  通常考生考试前有四种心理状态:一是过分激动状态。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紧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定。二是谈漠状态。与过分激动状态恰恰相反,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理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软弱无力、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缺乏信心,心境不佳,知觉和注意过程强度减弱,不果断。三是盲目自信状态。表现为对考试的艰巨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盲目自信,处于种状态的考生不准备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难。
  前三种状态都不利于考生考试的正常发挥,应注意避免。
  四是最佳竞技状态。表现为考生对面临的考试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楚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有全力以赴参加考试和争取成功的愿望。处于这种状态的考生,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上,注意范围增大,知觉的敏锐性提高,情绪饱满,精力充沛,有利于考试时水平的正常发挥。
  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地帮助考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应考的心理状态呢?
  一是要帮助考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正确估计考生的实力,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帮助考生分析研究考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知己知彼,研究对策。
  二是要帮帮助考生确定良好的应试动机,良好的动机对形成最佳应试状态是青帮助的。
  三是帮助考生随时调节情绪,使考生形成考前的情绪振奋感,良好的情绪对考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是培养考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五是培养考生的应试意志,培养在适度紧张状态下,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刊于《凉山广播电视报》1999年6月30日)
  
  临考心理调适与应试策略技巧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就要高考了,每一个考生都希望自己在考试前调整好自己的应试状态,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获得考试的成功。
  一、备考前的心理调适。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有不少考生因紧张而心神不定,而紧张又和信心不足有关,因此考生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
  考生给自己考试订的目标要适当,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而要把精力集中在复习迎考上,平时多说些积极的、鼓舞士气的话,对自己应有足够的信心。要善于放松。家庭气氛轻松一点、幽默一点,可以使考生消除紧张,复习之余,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散散步,对调节自己的心态是有好处的。
  二、考前复习技巧。
  考前几天重点在于消化、掌握、准确和熟练。考生可把做过的卷子看一遍,进行回忆,目的在于总结考场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对照《考试说明》对各科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再次进行复习,以保证考试中的答题速度。
  1、考试是按总分录取,薄弱的科不能放弃,在复习时更应多花些精力。
  2、考生应有一个平和的情绪和心态。考生要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每年要从300万考生中选拔40%的优生,对题目的难度、题量是有一定要求的,因而考生策略上是先做会的,先抓容易题和中档题。在高考题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是2:6:2或2:5:3,中低档题占70%—80%,抓牢中低档题就抓住整个卷面的大头。
  3、考试中要掌握临场发挥及技巧。命题者的意图是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出学生学习的典型错误基础知识差,一干扰就糊涂。因此考生要力求基础知识扎实,掌握试题命题有开口大、出口小,多题把关的特点,会做的题要慢一些做,“慢做会,求全对”。遇到不会做的题先用1—2分钟读题,分析一下,若仍不得要领就暂时放弃,做后面的题。最后把能做的题都做了,剩下的难题仍然要做,不要轻易放弃,选择题可猜,解答题可列出解题有关的知识,仍可得1—2分。
  4、考生安注意分配时间,方法是先做会做的,容易的,由易到难,遇到不会的先放过去。一般分数少,花时就少,分高,花时就多,要避免“小题大做”,一道几分的题,花时多,做对了也是“隐含失分”。
  高考临近,祝愿每一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刊于《凉山日报》1999年7月2日)
 
  考前心理调适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每年高考中,总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总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这主要是心理状态好坏决定的。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发挥;后者惊慌、恐惧、神经衰弱等,水平没有体现,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的愿望。
  一.怎样才能具备良好的考试心态
  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幻想显耀的名牌大学,这可以理解,但不必要,因为它增加了思想负担。正确的目标确定,有赖于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的准确。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务实地定一个目标。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踏实得多。
  2.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榜样往往就在你身边,这些同学乐观、信心十足、不怕失败,你不妨在心中暗暗向他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榜样还有书本上的、影视中的优秀人物,遇险不惊、沉着机智是他们的优点,这正是在高考临场中需立的典范。在心中树立他们的形象。
  3.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那么,考生可以做的是加速思想转变,克服不良心理活动的出现,当心里一冒出恐惧、烦躁等不良行思时,便将之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淡化。要形成一种习惯。因为这带有强制性,开始几天困难较大,然后才可渐入佳境。
  4.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的,失意也是正常的。高考复习,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的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你肯发现,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考得不好不高兴,考得好就应笑一笑了!考得“砸”的卷子里头,不也有解得很妙的题目吗?适当的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课余活动中,笑声真不少!所以说,考生要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到生活学习的精彩!
  5.杜绝激动,付之幽默。考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很多是由于平时做出的努力没达到目的,“刺”入心中,转而陷入激动状态,久久不能平息。复习到高考,不合意的事情连绵不断,就越易陷入激动,陷得越深,又越难平息,恶性循环下去会逐渐导致高考时的神经衰弱。因此,考生面对平时的失望现象时,一方面要能客观分析面前的事实,同时又不让自己陷入激动情绪,最好以幽默态度对付,一笑了之,这可以使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考生学会以微笑对付平时的小困难,才能以微笑对待高考大事。
  6.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但怎样消除担心害怕呢?重要方法之一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它是怎样引起的?知识不牢,反应不快、心里急躁、身体不适、外人干扰……考生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怕,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事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
  7.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藉;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已证明是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二.临考心理调适
  1.调控情绪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1)情感乐观、思维活跃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象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2)适度焦虑、激发动机
  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到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作恶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纠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博。
  (3)积极暗示、挖掘潜能
  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的投入学习,不妨试试,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在我们每位同学的体内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的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复习学习效率。
  2.增强自信
  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同学落榜,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三.防止考场怯场的心理调适
  分析考试怯场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化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博,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二是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三是脑过度的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防止考场怯场的策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