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全身 > 正文

新生儿破伤风是怎么回事,新生儿破伤风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0-0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新生儿破伤风部位:

全身

新生儿破伤风科室:

儿科 传染科

新生儿破伤风相关疾病:

暂无

新生儿破伤风相关检查:

新生儿破伤风应该如何诊断

  潜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潜伏期与出现症状到首次抽搐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儿想吃,但口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出现“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肉收缩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常

新生儿破伤风概述:

  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 of newborn)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新生儿破伤风病因: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破伤风梭状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和人畜粪便中。其芽孢抵抗力极强,在无阳光照射的土壤中可几十年不死,能耐煮沸60min、干热150℃ 1h、5%苯酚10~15h,需高压消毒,用碘酒等含碘的消毒剂或双氧乙烷、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炔才能将其杀灭。感染方式常为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破伤风梭菌即可由此侵入。新生儿破伤风偶可发生于预防接种消毒不严之后。伤风杆菌不是组织侵袭性细菌,仅通过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破伤风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仅次于肉毒毒素,其致死量约10~6mg/kg。

  (二)发病机制 坏死的脐残端及其上的覆盖物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破伤风梭菌出芽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致病。随着毒素的释放,产生毒素的细菌死亡、溶解。破伤风毒素经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入血,附在球蛋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也可由肌肉神经结合处吸收,通过外周神经的内膜和外膜间隙或运动神经轴上行至脊髓和脑干。此毒素一旦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抗毒素也不能中和。毒素与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它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的反射强化,导致屈肌与伸肌同时强烈地持续收缩。活动越频繁的肌群,越先受累,故咀嚼肌痉挛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而呈苦笑面容,腹背肌当痉挛较强后,形成角弓反张。此毒素亦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动过速、高血压、多汗等表现。

新生儿破伤风诊断:

新生儿破伤风鉴别诊断:

新生儿破伤风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 虽有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肌肉抽搐,患者颅内压增高,伴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高热,嗜睡等。脑脊液检查可作出鉴别。

  2.狂犬病 多有被狂犬、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而产生临床上所称的恐水症。膈肌收缩,产生大声呃逆如犬吠之声。

  3.手足抽搐症 强直痉挛主要限于手足,但无牙关紧闭及苦笑面容。

  4.新生儿惊厥 不一定在4~8天发病,一般无口撮唇紧、面呈苦笑等表现,有多种病因引起,可查出原发疾病。

  潜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潜伏期与出现症状到首次抽搐的时间越短,预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儿想吃,但口张不大,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出现“苦笑”面容,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张状。强直性痉挛阵阵发作,间歇期肌肉收缩仍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声、光、轻触、饮水、轻刺等)常诱发痉挛发作。呼吸肌与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咽肌痉挛使唾液充满口腔;膀胱及直肠括约肌痉挛可导致尿潴留和便秘

  患儿神志清醒,早期多不发热,以后体温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复强直痉挛引起,亦可因肺炎等继发感染所致。经及时处理能度过痉挛期者,其发作逐渐减少、减轻,数周后痊愈。否则因越发越频、缺氧窒息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破伤风的临床症状最有特征性,诊断要点如下:

  1.病史 接生时处理脐带不当 特别是断脐所用剪刀未正确消毒。

  2.牙关紧闭、苦笑面容 出生后3~14天,常见7天左右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等。

  3.强直性痉挛 病情进展者,四肢抽动或强直性痉挛,一经刺激即引起痉挛发作。重者喉肌、呼吸肌痉挛、甚至窒息、并发肺炎。

  病史加出生后典型发作表现,一般容易诊断,早期尚无典型表现时,可用压舌板检查患儿咽部,若越用力下压,压舌板反被咬得越紧,也可确诊。

新生儿破伤风预防:

新生儿破伤风应该如何预防?

  新生儿破伤风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一旦感染,治疗比较困难,但新生儿破伤风完全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对破伤风杆菌普遍易感,所以应:

  1.新法接生 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或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断脐,线绳也应用2%碘酒消毒后结扎脐带,并多留脐带残端数厘米,争取在24h内脐带按严密消毒方法重新处理。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

  2.紧急情况 如遇紧急情况,除脐带处理要严密消毒外,同时:

  (1)青霉素:肌注青霉素3~4天。

  (2)破伤风抗毒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

  (3)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入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75~250U。

  3.孕妇肌注破伤风类毒素 因母体抗体和新生儿抗体呈正相关。抗体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水平在0.01U/ml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机体免于破伤风感染。对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于妊娠晚期可注射2次破伤风类毒素0.5ml,相隔1个月,第2次至少在产前2周(最好1个月时)肌注。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