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鼻咽癌 > 正文

“广东癌”与语言和咸鱼有很大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所以我们应少吃咸鱼,尤其不要给孩子吃咸鱼。但并不是主张大家不吃鱼,相反,最好天天餐桌上都有鱼,至少每周吃3-4次鱼,其中至少有1一2次是海鱼,对于你的健康是需要的。

  经研究发现,在广东地区,他们吃的咸鱼有两种,一种是将捕到的鱼先放上一段时间,待鱼变质,发胀,发臭后再加盐腌制,晒干后就成为有特殊气味的“霉香咸鱼”;另一种是将捕捞的鱼及时加盐腌制,7天后再晒干,这种咸鱼,当地人称其为“实口咸鱼”。科学家在用前一种咸鱼喂养大鼠所做的实验中可以见到,大鼠鼻腔及鼻旁窦癌肿发生率增加,且是吃得愈多,发生癌症的机率也愈高。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咸鱼导致鼻咽癌有两大原因:一个是“霉香咸鱼”中,含有很高的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乙基亚硝胺,在进一步的模拟实验中也证实,含上述亚硝胺的咸鱼可引起致细胞突变;另一个导致鼻咽癌高发的原因是咸鱼中存在一些可以活化EB病毒的化学物质,而感染EB病毒又是世界公认的可以引起鼻咽癌细胞增生的活化剂。

  据调查,广东和香港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鼻咽癌发生最多的地区,而且在这些地区出生,再到世界各地生活的人,他们鼻咽癌发病仍然很高(即与当地环境无关)。通过研究,并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常吃咸鱼有增加鼻咽癌的危险性,特别是幼年时就常吃咸鱼的人成年后,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的30倍。

  鱼的吃法很多,希望你少吃咸鱼,因为常吃咸鱼不但会吃进太多的盐而导致高血压等疾病高发,还与鼻咽癌高发有关,尤其是10岁以前开始常吃咸鱼者。

  鱼是公认的营养价值极高的动物性食品,它比畜、禽类的肉更易消化吸收,营养素的利用率极高,因此深得全世界营养学家推崇。

  鼻咽癌高发 与咸鱼也有关

  根据这幅图,医务人员开展了大面积的筛查,使得高危人群早期诊断率由30%提高到79%,为成千上万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高聚集的情况呢?许多研究地理、语言、民族的专家,他们各自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提出看法。其中,有位语言学家告诉我,“血浓于水”的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做“语言浓于血”。将这句话运用在医学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鼻咽癌的发病率除了与家族遗传(普查发现过一家三代49人中,有15人患癌症,其中13人是鼻咽癌)有关系外,还与语言有相当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操广州方言者的鼻咽癌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哪怕已经移居海外,也属于鼻咽癌高危人群。另外,喜食咸鱼、经常接触某些环境危害因素也被认为是导致鼻咽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从1971年起,相关人员开始了覆盖全省5000万人口的肿瘤死亡回顾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收集的资料,经统计分析,终于摸清了广东鼻咽癌的高发中心是肇庆、佛山、广州地区,即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后来广西的材料出来了,发现梧州地区也是高发区,且与肇庆地区相连。这两部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这幅完整的图。

  过去,人们(包括医生在内)只知道鼻咽癌在广东地区高发,但广东究竟有多少鼻咽癌患者、发病率多高、男性多还是女性多、分布情况怎样,没人知道。想想,要普查一种病,连这些基础的数据都没有,怎么普查呢?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连国家人口有多少、男女各有多少、各年龄段有多少人、文化层次怎样都不知道,怎么做国家预算?研究鼻咽癌,这些情况必须先摸清楚。鼻咽癌在广东高发地区的发病率是10/10万左右(即10万人中约有10人患鼻咽癌)。

  一张独一无二的图

  除此以外,以地名来命名的疾病还有地中海贫血、克山病等。但被冠以地名的肿瘤则只有鼻咽癌一家,别无分号。鼻咽癌以广东省中部的肇庆、佛山、广州及韶关等地为高发区而著称,故得此“美誉”,其中尤以讲广州方言的居民区发病率最高。虽然世界各大洲都有鼻咽癌病例的报告,但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80%的病例在中国。这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因此在高发区对鼻咽癌采取预防、普查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绘制鼻咽癌分布图的初衷。

  鼻咽癌,在国外常被称为Canton tumor(鼻咽癌的正式英文名另有其名)。有人问是翻译成“广州瘤”好呢,还是翻译成“广东瘤”好呢?还是翻译成“广东瘤”恰当一些。

  被冠以地名的肿瘤

  不久前,国内一些较有名的报刊纷纷在头版刊登了《一张独一无二的图——广东医务人员成功绘制出首张鼻咽癌分布图》的消息。一张图有什么了不起,值得如此大书特书?鼻咽癌如何威胁着人们?

  古语云,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人也是如此,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得某些疾病的几率就大大不同。如广东人,患鼻咽癌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地区的人高出许多倍。这是为什么呢?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