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鼻咽癌 > 正文

鼻咽癌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三)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1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鼻咽癌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肿瘤,其遗传易感基因的克隆与鉴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虽然目前尚无明确遗传易感基因的报道,但随着鼻咽癌遗传易感区域的精细定位及系列鼻咽癌抑瘤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可以乐观地预期鼻咽癌遗传易感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已为期不远。

 

 ngx6:ngx6是通过定位候选克隆和文库筛选等方法从鼻咽癌的高频杂合性缺失区9p21~22分离克隆的全长新基因。该基因在鼻咽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与肿瘤形成,抑制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同时发现它能与细胞外黏附分子ezrin能发生交互作用,可能通过与ezrin的交互作用及对egf/ras/mapk通路的负性调节作用而抑制鼻咽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侵袭转移[66,67]。通过大规模测序、动态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dash)等技术,在大量鼻咽癌和正常对照组人群中对该基因进行了进一步单核苷酸多态(snp)分型,在ngx6的上游调控区发现了一个新的snp位点snp (rs879284),是鼻咽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遗传易感风险因子[52]。

 

 splunc1:splunc1(nasg)主要表达在鼻咽上皮和气管组织,是一个在鼻咽癌中低表达或表达缺失的鼻咽上皮组织相对特异性基因。在鼻咽癌发生的早期(轻度不典型增生)就已明显表达下调[64]。splunc1蛋白为分泌性蛋白,覆盖在鼻咽上皮表面,在上皮组织与外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之间形成一层液体的免疫屏障,并具有抵抗微生物入侵(如ebv和纳米细菌)和结合细菌脂多糖的作用,从而确定了splunc1是鼻咽部的一种固有免疫保护分子,可能在鼻咽癌发生的极早期阶段起固有免疫保护作用[65]。

 

brd7:brd7是我们课题组通过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和文库筛选等方法自主克隆的一个鼻咽癌相关全长新基因[58]。该基因在鼻咽癌组织或细胞系中表达下调或缺失,通过参与ras/mek/erk和rb/e2f两条通路阻止细胞周期进程,抑制鼻咽癌细胞生长和恶性生物学行为[59,60]。同时发现brd7编码蛋白能够与乙酰化组蛋白h3结合,具有bromodomain结构域依赖性,是一个bromodomain蛋白家族新成员[42];含有一个功能性的核定位信号序列,能够与核转录因子brd2、irf2等发生交互作用[61~63],下调e2f3启动子的活性[60],是一个潜在的核转录调节因子。通过对brd7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分析,在其编码区发现了3个csnp(c450t、a538c和a737g),其中c450t与a737c多态性偶联改变发生在87.7%的鼻咽癌活检组织和配对的外周血、所有鼻咽癌家系的患者及8个易感成员,而仅存在于22%的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中。说明c450t和a737c偶联的多态性改变是鼻咽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遗传易感风险因子(p<0.01)[51]。

 

鼻咽癌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长期以来,鼻咽癌领域研究者也一直在试图分离克隆或在大量的已知抑瘤基因中筛选、鉴定鼻咽癌遗传易感基因,但是迄今尚无确切的鼻咽癌遗传易感基因的报道。我们课题组在鼻咽癌候选抑瘤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通过est介导的定位候选克隆、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抑制性消减杂交和生物信息学的电子克隆等策略分离克隆了20个鼻咽癌候选抑瘤基因(表1),并对这些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规律、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其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侵袭与转移分子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证实brd7、ngx6、splunc1、nor1和nag7为鼻咽癌抑瘤基因,结合遗传易感性分析的结果,初步确定brd7、ngx6、splunc1为鼻咽癌候选易感基因。

 

3.2   鼻咽癌遗传易感基因

 

 在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我们课题组通过sscp分析和直接测序方法发现brd7中c450t和a737c两个偶联的多态性改变与散在鼻咽癌患者和鼻咽癌家系患者存在关联或遗传连锁[51];通过动态等位基因杂交(dash)技术发现ngx6的上游调控区的一个snp rs879284与鼻咽癌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52];通过大规模测序方法对nor1基因编码区的csnp进行了基因分型,发现nor1的两个csnp (ss2220003和ss3211583)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且均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53];通过测序方法在对ubap1进行snp分型的过程中,发现该基因第6外显子中的一个snp(rs1049557)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54]。同时其他课题组亦报道hsp70-2的p2/p2纯合基因型[55]、cyclin d1的a870g的snp改变[56]以及p53第73外显子pro/arg的多态性改变[57]均与散在性鼻咽癌发病存在显著关联。

 

 hla区:早期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类型与鼻咽癌发病存在密切关联,其关联次序依次为a2、bw46、b17/bw58、dr3及dr9。如果hla-a2型的人长期暴露在化学致癌物下,其患鼻咽癌的风险性显著加大[48]。lu cc等[49]近年来发现台湾鼻咽癌患者中hla-a2亚型所占的比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发现单纯的b46和b38亚型不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但一旦与a2亚型同时出现,则患鼻咽癌的风险显著增加。通过对定位在hla-a末端97kb处的一个微卫星标记d6s211与鼻咽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4号等位基因与鼻咽癌紧密关联,支持台湾鼻咽癌的遗传易感基因定位在hla-a位点。通过进一步对hla-a位点附近的8个多态性位点与鼻咽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将鼻咽癌的遗传易感区精细定位在d6s510和d6s211位点之间132kb的范围内[50]。

 

 染色体3p:我们课题组对鼻咽癌染色体高频缺失区3p、9p以及广东家族性鼻咽癌的遗传易感区4p15.1~q12在18个湖南鼻咽癌家系中进行了遗传连锁分析,发现染色体3p21区与鼻咽癌紧密连锁(lod值为4.18),并将湖南家族性鼻咽癌的遗传易感区锁定在遗传距离为13.6cm的3p21.31~21.2区域[46,47]。

 

 染色体4p:feng bj等[44]通过基于家系的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将广东鼻咽癌的遗传易感区定位于染色体上遗传距离为14.21cm的4p15.1~q12区域。陈汉奎等[45]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对两个主要的npc家系采用微卫星标记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进行单体型分析,进而将广东npc易感区域的远端边界确定于d4s1577和d4s3347之间, 并将该区域缩小到遗传距离长度为8.29cm的4p11~p14区域。

 

毋庸置疑,遗传因素在家族性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先后有多个课题组通过基于家系的遗传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先后报道了鼻咽癌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存在的遗传易感区。

 

3.1           鼻咽癌遗传易感区(性)

 

3   鼻咽癌遗传易感性与易感基因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