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癌症新闻 > 抗癌新闻 > 正文

浅谈肿瘤热疗和综合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7-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达170万,正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一位。我国每年死亡癌症的病人达150万,近几年癌症的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虽然肿瘤的诊断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治疗主要靠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手段,这些手段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当代科技迅速发展下,近20年来人们对肿瘤热疗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肿瘤热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治疗肿瘤“绿色疗法”。肿瘤热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据说动脉一位名叫EdwinSmith的医生文稿中记载曾用加温治疗过乳腺肿物。传说中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曾用加温治疗过肿瘤,当时他有句格言:“药物不能治愈的可用手术治,手术不能治的可用热疗治,热疗不能治的就确实无法治了。”

    1884年Bruns报道一晚期黑色素瘤感染丹毒后高烧40摄氏度,数日后肿瘤消失,存活了8年之久。后来人们开始采用人的为的细菌感染或注射化学致热源,使病人高烧,最著名的是Coley1893年多次发表文章,采用人为感染的办法诱发病人发烧38--42摄氏度,报告了38例晚期癌,12例治愈,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19世纪德国学者已有较多的热疗文献报道。当时加热技术简陋,甚至直接有用火针、烧红的小烙铁来烧、烫体表肿物,也有用热水浸泡肢体,用热水局部灌注加温等落后的方法。随着电刀的应用,19世纪来Westermsrk首次使用射频线圈作辐射器对宫颈癌进行热疗。二次大战后,微波技术迅速发展,六十年代对电磁波热疗的加热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尽管热疗历史悠久,但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加热方法设备落后,热疗发展受到限制。直到七十年代,由于多学科的介入与配合作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现代肿瘤热疗学,成为由肿瘤学、生物热学、物理热学、机电学科及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交织结合为一体的一门新兴学科。

    近年来欧美、俄罗斯等国进行了多方面的肿瘤热疗研究,表明热疗对恶性肿瘤确实有效。1975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肿瘤热疗会议。到1996年在罗马召开了第七届国际肿瘤热疗会议,各国学者在肿瘤热疗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我国肿瘤热疗开始于七十年代末,从第三届国际会议起,每届都派代表与国际学者交流,我国与国际肿瘤热疗研究同步发展迅速。1980年,我国也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肿瘤热疗会议,至今已举办了七届,今年将召开第八届全国肿瘤热疗会议。国家(八五)医学科技攻关课题中肿瘤热疗课题一举中标。表明肿瘤热疗已作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已被医学界所接受。

    目前,我国已有微波热疗、超声波聚焦热疗、射频热疗及最新一代的内生场热疗。微波由于穿透深度浅,只能作浅表加热,多用于浅表肿瘤。超声波聚焦热疗升温高可达90以上,穿透力强,可治疗深部肿瘤,但由于超声波本身的牲限制,不能穿透含气的组织,也不能穿过骨骼,因此不能治疗胸部的肺癌、食道癌,不能治疗受肋骨阻挡的肝癌,超声波还必须依靠水作介导,人体肿瘤部位的体表必须与水接触才能透入超声波。因此病人的体位受很大的限制,且其治疗费用高。射频热疗也可加热深部肿瘤,但需用水冷却局部,皮下脂肪易发生过热而疼痛,造成硬节,操作也较困难。内生场热疗最新一代的热疗系统,集中于国内外各类热疗机的优点,不需水冷却,患者平卧体位安全舒适,又能治疗胸部、腹部、盆腔等深部肿瘤,疗效显著,极大性病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热疗中心最新引进了这一套内生场热疗系统,深得患者的好评。

    肿瘤治疗必须进行综合治疗,不能仅靠单一的某一种治疗手段,手术、放疗、热疗都是局部治疗。若能配合药物的全身治疗如:化疗、中医中药等疗效更好。因为肿瘤癌症是一种全身病,局部肿瘤生长到体积1立方厘米时,全身已有肉眼看见的微小癌转移。即使手术切除肿瘤或用放疗、热疗,仍需加上全身药物配合来杀灭体内残留的癌细胸使之不能在体内某个部位再留下祸害发生转移复发。因为热疗不是一个根治性手段,应再配合全身的化疗或中医中药治疗,这样可提高疗效几倍甚至数十倍。这时的药物剂量只需常用量的1/3和1/2,因此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大减少,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治疗,大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