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前列腺癌 > 正文

前列腺癌的预防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0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前列腺癌目前在美国是除皮肤癌以外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20万人,死亡3万人。大量资料显示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关联;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遗传、种族、饮食和环境因素等;医学界迄今尚无有效预防和彻底治愈该疾病的方法。由于前列腺癌具有发病率高、激素依赖、潜伏期长、区域性和种族差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瘤标等特点,为癌症预防研究提供了最佳选择。大量的前列腺癌预防研究现正在进行中;其中部分已初见成果,虽然仍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但主体认为前列腺癌的预防是可行的。

    5α-还原酶抑制剂
    多年来的研究证实雄激素(尤其是双氢睾酮,DHT)在前列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雄激素消除疗法非常有效,但因其可引起男性女性化、乳房胀痛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故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患者迫切希望获得副作用少的预防方法。研究观察发现,遗传性II型5α-还原酶缺乏症患者不易患良性前列腺肥大症(BPH)或前列腺癌,这一现象促使科学家们对研制5α-还原酶抑制剂产生兴趣。另有研究发现,非洲裔美国人的双氢睾酮和5α-还原酶水平明显偏高,其前列腺癌发生率和由此所引起的死亡率亦较高,该结果表明5α-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潜在的前列腺癌预防作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双氢睾酮促使前列腺增大,从而导致BPH和前列腺癌,因此5α-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和预防前列腺疾病的合理选择。

    加深(finasteride)为美国默克公司在90年代研制开发的新一类选择性II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双氢睾酮的水平。非那雄胺用以治疗BPH已取得肯定疗效,一项“芬甾酮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PLESS)”的结果显示,在为期4年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非那雄胺(5毫克/天)可缩小前列腺体积,增加尿流率,降低前列腺症状评分,并显著降低BPH患者急性尿潴留和外科手术的风险。在另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中,120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非那雄胺治疗(10毫克/天),结果显示非那雄胺可延缓血清PSA水平升高,推迟复发。经非那雄胺治疗12个月后,患者PSA水平值增加延缓9个月;治疗24个月后,其PSA水平值升高可延缓14个月。有人在对应用非那雄胺预防前列腺癌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后发现,患者经非那雄胺治疗后,其血清和组织中的双氢睾酮水平均较低,且血清PSA水平亦得以降低。这有可能对控制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选择性II型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在预防前列腺癌方面具有可喜前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对一项名为“前列腺癌预防试验(PCPT)”的研究提供资助以确定非那雄胺是否可降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截至2003年2月,共有16296例(86.3%)受试者完成试验。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非那雄胺(5毫克/天)7年降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25%。作为预防性药物,非那雄胺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迄今并未发现非那雄胺有严重的药物相关的安全性顾虑。

    然而PCPT作为一项大样本的前列腺癌药物预防试验研究,通过系列筛检和前列腺活检确定前列腺癌发病率存在着筛检出无临床意义的病理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其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通常发病率。非那雄胺组研究结果显示有增加高度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性功能的影响。因此,非那雄胺作为前列腺癌的预防药物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应根据临床个体情况权衡使用。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E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在动物实验中,维生素E可抑制高脂饮食对前列腺肿瘤的促生长作用。硒是人体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能阻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形成,从而抑制多种癌症的发生。研究发现高水平的硒、γ-维生素E、α-维生素E可减少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血浆γ-维生素E含量最高的男性与含量最低的男性相比的前列腺癌罹患率可减少5倍。“硒与维生素E的癌预防试验(SELECT)”是NCI资助的另一项大规模前列腺癌预防研究项目,旨在明确维生素E和硒是否可降低健康男性群体的前列腺癌发病危险。该研究项目始于2001年,预期至2013年完成;32400例肛诊前列腺正常和血浆PSA水平正常(<4毫克/升)的男性接受了调查。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者均有潜在的预防前列腺癌的功能。

    食物中的维生素A有多种形式,其中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与前列腺癌的关联研究最多。研究证实β-胡萝卜素摄入量较低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增高。美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经常食用番茄制品可降低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研究人员对饮食中的番茄红素含量计算后发现,日摄入番茄红素的18789微克者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日摄入3415微克群体的0.84倍;同时发现每周食用1~2次番茄酱的群体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仅为每月食用1次番茄酱群体的0.77倍。番茄制品对前列腺癌的保护作用在排除食用其他水果、蔬菜和橄榄油等因素后依然存在。虽然难以断定这种保护作用是否仅与番茄红素相关,但专家们仍推荐公众多食用番茄制品。

    大量研究证实,提高血浆维生素D代谢物可大大降低前列腺癌的危险性。维生素D的生物学活性形式-骨化三醇(1,25-二羟维生素D3)是体内的主要钙调节激素之一,可抑制人类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洲裔美国人前列腺癌发病较多有可能与深色皮肤不利于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相关联;日光照射量的多少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血浆骨化三醇水平降低是前列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骨化三醇的抗肿瘤作用虽已得到证实,但超生理剂量应用可引致高血钙、高尿钙和肾结石。因此,一些具有更强的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但较少致高血钙副作用的维生素D类似物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通过骨化三醇侧链的修饰已研制出许多骨化三醇类似物,均表现出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与高血钙作用的分离。总之,骨化三醇的应用前景可因固有的抗增殖、促分化和诱导凋亡作用而变得更为广阔;其更详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及其类似物的开发研究现仍在进行之中。

    饮食干预
    在诸多的危险因素中,最具预防意义的是诱发前列腺癌的饮食因素。高热量饮食可引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肥胖、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并因此影响到以睾酮为代表的雄激素水平的高低。用以反映肥胖程度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可受遗传、总热量摄入、基础代谢、运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证实高BMI与前列腺癌风险增加有关。

    低脂肪饮食是降低前列腺癌发生危险性的积极干预措施已被证实。美国旧金山的中国移民和日本移民的前列腺发病率要比本国人高3~7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高脂肪含量食物相对摄取较多。毫无疑问,西方国家的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东方国家。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前列腺癌国际咨询委员会”报告指出,全世界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以10万男性人口计算,中国上海最低,为2/10万;美国黑人最高,为137/10万;二者相差60倍之多。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即与东西方的饮食结构差异有关;通常西方饮食纤维少,脂肪多;而东方膳食纤维多,脂肪少。许多研究证实过多的脂肪摄入是前列腺癌发病的关键所在,因为脂肪成分过多,人体内脂肪中的胆固醇即转化成雌激素,尤其是转化成睾酮的比例骤然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恰恰与雄激素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植物雌激素的研究发现具有重要价值。来源于大豆、谷类、水果和蔬菜等的植物雌激素包括异黄酮(isoflavone)、类黄酮物质(flavonoids)和木脂素(lignans),它们均具有较弱的雌激素活性。大量研究发现进食豆类、水果和谷类可降低多种肿瘤的发生,包括前列腺癌。这些植物雌激素能够抑制5α-还原酶、芳香化酶、酪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活化的DNA端粒酶具有抑制血管形成和抗氧化作用,可最终抑制肿瘤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临床前列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亚洲人群;虽然过多的动物脂肪摄入有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病相关联,但有人对日本、芬兰、美国三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芬兰居民的高脂肪膳食摄入与美国相差无几,但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却低于美国而高于日本。对三个国家的居民尿液中总的植物雌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日本居民高于芬兰,芬兰居民高于美国。具有传统饮食习惯的日本男性的异黄酮摄入量约20毫克/天,而西方国家男性的异黄酮摄取量还不足1毫克/天;与日本男性血浆高水平染料木黄酮(180纳克/毫升)和西方男性血浆低水平燃料木黄酮(<10纳克/毫升)相一致。

    东方国家居民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低与饮食中基于大豆的大豆蛋白类食物摄入较多有关,因为此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雄激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反之,大豆蛋白类食物摄入过少,其有利因素就会减弱或消失,从而助长雄激素继发前列腺癌的影响。

下一篇:预防护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