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直肠癌 > 正文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0-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编辑同志,您好:
    我是一名64岁,腹痛腹泻4个月的患者,经中西医药及灌肠等治疗,虽大便
次数基本正常,但是仍有腹痛。我到医院进行了肠镜检查并钳除了病变,进行了活
检。病理诊断为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症伴管状腺瘤形成。所以,我想通过贵报请专
家解答一下大肠息肉、大肠
腺瘤与大肠癌的关系。另外,目前的腹痛是否为慢性炎症引起?
                                      读者:文霞
    从患者的来信中可看出,患者因为腹痛、腹泻就诊,行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
息肉并经病理证实为管状腺瘤。这种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随着肠镜的普及,
大肠息肉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大肠腺瘤很常见
  大肠息肉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黏膜突起物突出于大肠黏
膜表面的均可称为息肉。因此,1982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提出了我国统一的分类规
范,将大肠息肉分为五类:新生物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其他。新生物
性的大肠息肉即为大肠腺瘤。从临床上大肠腺瘤可分为单发性(散在多发性)腺瘤
和多发性腺瘤。而通常所说的、临床大量遇到的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单发性(
散在多发性)腺瘤。
  大肠腺瘤是常见病。根据美国的尸检资料,在22%~61%的人群中发现腺瘤。
纤维肠镜对一般无家族史、个人史或无症状者人群的检查,发现率为25%~41%。
从移民流行病资料看,腺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说明与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大肠腺瘤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尸检资料表明,50岁以前发生率
为17%,50~59岁为35%,60~69岁为56%,70岁以上达63%。美国3371例经内镜
摘除的腺瘤资料表明,38%直径为0.5厘米,36%为0.6~1厘米,60%为单发,40
%为散在多发。
  大肠腺瘤会癌变
  腺瘤本身为良性病变,但腺瘤会癌变的概念已经被接受。从世界范围看,当移
民至大肠癌高发区,其腺瘤癌变的流行亦增多,癌变率与年龄及腺瘤大小呈正相关
,且以左半结肠明显。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漫长的慢性过程,至少5年,平均10~
15年,这也和良性腺瘤生长
很慢相符合。不是所有的腺瘤均发生癌变。直径小于1.0厘米的腺瘤,癌变率估计
为10%,大于2厘米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即明显增加,文献中报告高者可达50%
。亦有认为小于1厘米者癌变率为0~3%,1~2厘米者为2.1%~11.1%,大于2厘
米者为8.7%~50%。
  绒毛成分越多越容易癌变
  大肠腺瘤从病理上分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混合性)腺瘤,
腺瘤外观可有蒂或无蒂。三种类型的腺瘤中,管状腺瘤约占75%,绒毛管状腺瘤约
占15%,管状绒毛状腺瘤约占10%。绒毛状腺瘤的总癌变率明显大于管状腺瘤。腺
瘤类型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容易癌变。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可达30%~40%,而管状
腺瘤为4%~4.8%。多数单发性大肠腺瘤无临床症状,常在普查或尸检中被发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轻重不一的肠道刺激症状和便血,少数病人可出现肠套叠。大肠腺
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双重对比气钡灌肠x线检查、纤维肠镜检查以及病理活检。
  怎样治腺瘤  直径最重要
  大肠腺瘤由于有癌变的可能,临床上作为癌前病变,一旦确诊,需行积极治疗
。治疗方式根据腺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有蒂或无蒂而选择不同的方案。由于多
数腺瘤小于1厘米,所以目前内镜下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活检钳凝切法、
电凝器灼除法、圈套凝切法等。需要强调的是,切除标本必须送病理检查,以除外
早期癌变。对于大于2厘米的绒毛状宽基底的腺瘤,则不宜行内镜下切除,宜采用
开放手术切除。大肠腺瘤手术切除后需定期复查,手术早期需每年复查一次。
  此外,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应该与乙状结肠腺瘤无关。从患者提供的有限资
料分析,我们更倾向于慢性肠炎或肠易激惹综合征。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峻主任医师赫捷
        来源:健康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