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产科疾病 > 流产 > 流产原因 > 正文

有关自然流产病因的10种假设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8-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一组现实得几近残酷的数字

  如果连续两次以上自然流产,下次怀孕可能有35%再流产;如果连续三次以上自然流产,则下次怀孕可能有51%再流产;如果连续四次以上自然流产,那么下次怀孕有高达60%再流产。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性会经历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流产的伤痛?

  自然流产的10种假设

  感染HPV病毒

  可能你已经知道HPV病毒与子宫颈癌有关,而最新医学发现HPV病毒与流产也有关系。但是,普通的子宫颈抹片检查无法检查出是否已经感染了HPV。

  对策:准备怀孕的女性一定要做子宫颈抹片和HPVDNA双项检查,既保护子宫颈健康,也是为了日后能顺利生下健康的宝宝。

  子宫肌瘤

  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自然流产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3倍。因为子宫肌瘤会压迫子宫局部组织,使子宫腔变形,子宫内膜表面发生溃疡,不利于胚胎发育而导致流产。

  对策:可采取子宫肌瘤剜除手术,不做子宫切除,以保持生育能力。

  子宫颈内口松弛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怀孕中期(5个月左右)发生流产。因为随着胎儿逐渐长大,羊水逐渐增多,宫腔内压力不断增高,宫颈口突出而引起胎膜破裂。子宫颈内口松弛与以往宫颈损伤、多次人工流产等有关。

  对策:在怀孕12周~15周进行宫颈环扎术,或在非孕期做宫颈修补术治疗。

  子宫腔粘连

  子宫腔粘连的女性大部分都有多次人工流产经历,导致子宫内膜受损严重而发生粘连,使宫腔缩小、变形,子宫内膜硬化而影响胚胎发育。

  对策:可以通过手术或者服药进行综合治疗。

  生殖器官有炎症

  怀孕前或者怀孕期间感染了病毒、细菌、寄生虫或者感染霉菌,或者以前人工流产造成了输卵管、子宫内膜发炎等,都容易导致流产。

  对策:怀孕前要做妇科检查,如果有生殖器官的炎症一定要先治疗好再怀孕。

  内分泌异常

  女性的内分泌一直给人以复杂、神秘的感觉,很多疾病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比如雄性激素偏高会导致流产,黄体(用来分泌雌、孕激素的物质)功能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不良也会导致流产。另外,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也是引发流产的可能性原因。

  对策:通过验血可以检查身体激素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理内分泌。

  染色体异常

  可能是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染色体有缺陷,导致胚胎发育不正常。

  也可能是胎儿染色体异常:因为受精卵要从女性卵子中接受23条染色体,再从男性精子中获取23条染色体,在受孕的那一刻,这些染色体相遇组合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导致染色体异常(可能是染色体数目异常,也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异常),这样形成的胚胎就是不正常的了。

  对策:验血做染色体分析,根据具体情况与医生商讨治疗方式或者选择其他生育方式。

  免疫机能异常

  很多原来被认为是“不明原因的流产”,现在发现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是导致反复流产比率最高的原因。怀孕后,受精卵必须在子宫内生长,从免疫角度讲相当于同种移植,形象一点比喻,就是子宫内有某种抗体能够起到“封闭”作用,把胚胎好好地保护起来。如果缺乏这种抗体,子宫就会以为胚胎是个“坏东西”,于是动用免疫系统对胚胎展开“攻击”,把胚胎当成异物排出了体外。

  对策:夫妻应该共同去做免疫学检查,如果存在免疫问题,则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免疫调节治疗。

  “高龄”怀孕

  女性过了35岁后,卵子的品质下降得很快,而卵子新鲜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胚胎是否能顺利生长,品质不良的胚胎流产率自然也就高了。

  对策:及时做孕前以及孕期检查,比如在怀孕12周以及20周时做B超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胚胎发育异常问题。

  精神因素

  怀孕时,黄体酮的分泌量应该增加,这样才能刺激免疫细胞生成一种能保护胚胎的物质。但是,压力会使黄体酮的分泌水平下降,导致准妈妈的免疫系统排斥胎儿而造成流产。而且,压力对男性胎儿的影响比对女性胎儿要大得多。

  对策:保持精神愉快、放松减压。

  相关连接:

  如果你已经有过两次自然流产的经历,那么,夫妻同做体检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你可能需要做的:

  妇科检查:检查子宫颈有无撕裂,子宫大小与形态;

  测试基础代谢和血清:检查甲状腺功能;

  测基础体温;

  做子宫内膜组织检查:检查卵巢黄体的分泌功能;

  染色体分析;

  免疫学检查;

  做B超:检查有无子宫颈闭锁不全;

  做子宫碘油造影:诊断子宫是否发育异常,尤其是子宫畸形、宫腔粘连。

  他可能需要做的:

  精液检查;

  血液检查;

  染色体分析;

  免疫学检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