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白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难忍,由于经常的搔抓或磨擦,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处的皮肤明显隆起增厚,有较粗糙的皱襞,也可出现局部表皮角化伴有鳞屑或湿疹样改变。病变部位颜色多呈暗红或粉红色,部分皮肤或粘膜呈白色斑块状改变,一般无萎缩或粘连。如搔抓过度,病变区常见抓痕及上皮缺损,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疼痛或溃疡。
外阴营养不良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表皮层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增厚,上皮脚向下延伸,真皮浅层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外阴白增生型一般多发生在30--60岁的妇女。
外阴白增生型
为了统一认识,197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决定取消“外阴白斑”病名,改称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ChronicVuIVardystroph),并根据组织病理变化的不同,将其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
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指女阴皮肤、粘膜因营养障碍而引起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性疾病。多年以来,妇产科临床医生常把外阴皮肤或粘膜变白、角化、萎缩等病变统称为“外阴白斑”,认为它是一种癌前病变,可能发展为外阴癌,因而力主尽早行外阴切除术。而一部分病理学家不同意这一诊断术语,认为只有出现棘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深染且分裂相增多等非典型增生改变时才应诊断为“外阴白斑”。由于诊断标准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对本病认识的不统一和治疗原则上的分歧。
外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