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妇科疾病 > 阴道疾病 > 阴道炎 > 正文

阴道炎患者的用药有何讲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9-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六、软下疳性阴道炎:软下疳性阴道炎是由软下疳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性病,通过不洁性交而感染。经过潜伏期约1一5天后,大小阴唇发生一个或数个小红丘疹,很快破溃,扩大成黄豆大或更大的溃疡,基底较软,污秽、脓液多,有明显疼痛,逐渐扩大。溃疡接触的皮肤,如大腿内侧、阴阜等处可被感染,发生新的软下疳。软下疳发生3一4日后,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一2周后化脓、破溃,愈合后可留下明显的疤痕。其治疗用红霉素500毫克/次,口服,每日4次,共服7天。磺胺增效剂100毫克加新诺明800毫克口服,每日2次,共服7天;或羟氨苄青霉素500毫克/次,每日3次,口服,共服7天。总之,女性应洁身自爱,讲究卫生。已婚的男子为了爱人的身心健康,不可寻花问柳,把病原体转嫁给妻子。女子发生不明原因的阴道炎,可取苦参、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苍术各15克,枯矾12克、黄柏10克、水煎汤、趁热熏洗坐浴,每次20分钟,日一剂。   五、沙眼衣原体阴道炎:沙眼衣原体阴道炎是性传播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一般感染后2~3周发病,严重侵犯男女的泌尿生殖器,特点是出现轻微的疼痛和渗液。女性患者仅有轻微阴道瘙痒,白带增多或慢性腹痛,有些人可没有任何不适。如不及时治疗,衣原体可侵入子宫和输卵管,引起盆腔炎症,最后导致输卵管疤痕性堵塞,进而造成妇女不孕症。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三百多万人感染此病,其中有一万多名妇女因此病而致不孕。另方面,患有沙眼衣原体性阴道炎妇女,即使能生育,生下的新生儿也难免发生眼、耳、肺部的衣原体感染而死亡。其治疗,可口服强力霉素:100毫克/次,每日一次,或口服二甲胺四环素l00毫克/次,每日一次;两药均需连服7一10天,可收到很好效果。
  四、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是性传播疾病之一,其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嗜血杆菌,通过不洁的性交或性亲昵直接传染。据临床资料统计表明,患者的性配偶中有79%的人尿中查有阴道嗜血杆菌。性交咨询表明,嗜血杆菌重复感染同混乱性交有密切关系。妇女患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可流出有味的白色污染分泌物,伴有阴道烧灼感和瘙痒,有时白带呈灰色乳状且稠度很高,很象滴虫性阴道炎症状,但白带涂片经革兰氏染色显示,有大量上皮细胞附着在细胞表面的嗜血杆菌,即可诊断。其治疗用真菌栓塞人阴道,并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每天3克。此外,取樟树根30克,满天星30克、桃叶30克、苦楝树根皮30克、乌木血树根30克,煎水冲洗阴道,每日一剂。男性查有嗜血杆菌者可口服四环素,每次0.5克,一日3次。
  阴道炎患者的用药有何讲究三、淋菌性阴道炎:近年来,随着淋病发病率的日趋增多。淋菌性阴道炎在妇科也非少见,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可通过不洁或混乱的性交、性亲昵而传染。也有少数女性因借穿感染淋球菌的泳衣,或通过淋球菌污染的浴缸、坐式便器等间接传染。患淋菌性阴道炎的妇女,经过4一7天左右的潜伏期后,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白带,阴道口红肿、疼痛,同时伴有尿道奇痒、排尿疼痛、尿意不尽感等。如不及时治疗,转为慢性而产生宫颈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有10一20%的妇女可出现不孕或宫外孕。此外,新生儿娩出时,在通过患淋菌性阴道炎母亲的阴道时,淋菌可直接感染新生儿的眼睛,造成眼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其治疗可选用针剂“淋必治”,肌肉注射。也可用青霉素和磺胺制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另外,取金银花10克,一枝黄花15克,竹节菜15克、石苇10克、灯芯草20克、车前草10克、黄柏15克,水煎代茶饮,日一剂。也可用药渣加水再煎,取汤冲洗阴道。
  阴道炎患者的用药有何讲究二、念珠茵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亦是妇科常见病,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由不洁或混乱的性交而感染所致。但是,医学临床观察表明,并非所有性放荡的男人或女人都感染这种病菌,男人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源,而女性则多发生于糖尿病、阿狄森氏病,妊娠和使用广谱抗菌素或口服避孕药后而得病。患者症状主要为白带增多,呈水样而混有凝乳样。外阴和阴道奇痒,常影响睡眠与工作,阴道粘膜发红,有针头大小的白斑点。涂片检查可发现念珠菌菌丝。其治疗,在急性感染期病人可采用咪唑阴道制剂或口腔制剂。深部感染者需阴道与口服同时给药。反复感染者,可每半月或每月阴道用药一次,连续3一6个月,以防复发。此外,取10%卤碱溶液(卤碱10克,枸椽酸2克,水100毫升),冲洗阴道,每日一次,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抹干后放人冰硼散5.0克,每日一次,或2%龙胆紫溶液涂阴道,也有良效。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