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儿科 > 正文

汗证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较多者为自汗。汗证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尤其平素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证。婴幼儿睡后头部微有汗出,以及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乳食过急等导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汗证为中医病证,在西医学常见症状“多汗”中有相关记载。

    【病因病理】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故凡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津液就内敛而不易外泄。反之,若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受损,营卫不和,腠理疏松,则常汗出较多,形成汗证。此外也可因调护失宜,饮食不调,或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诊断要点】
    1.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很多。
    2.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者称盗汗;白天安静状态或稍事活动汗出者称自汗;但头汗出较多则可称头汗。
    3.需除外因传染病、风湿热、结核病等引起的汗出。

    【辩证分型】
    1.表虚不固症状:全身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测发为汗证。动则气耗,故活动后汗出更甚。肺主皮毛,肺气虚卫外不固,外邪易侵入而致病,故常易反复感冒。舌淡苔白月永细弱,均为表虚不固之象。
    2.营卫不和症状:自汗为主,遍体汗出,微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证候分析:营卫失和,卫气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无以固敛,故遍身汗出,微寒怕风,或伴低热。营卫不和,源由正气不足,病后体虚失调,故见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淡红苔白,脉缓,均为营卫不和之象。
    3.气阴两虚症状: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少苦,或见花剥苔(地图舌),脉细软。
    证候分析:素体气阴两虚,或病后失调所致,气虚不能敛阴,阴虚生内热,逼津外泄,故见汗出,且盗汗、自汗并见。气虚则体弱神萎;阴虚则手足心热,口干低热。汗为心之液,汗出耗伤心血,血虚而心烦少寐。舌淡少苦,花剥苔,脉细软,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4.脾胃积热症状:自汗盗汗,面黄形瘦,纳呆口臭,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或大便臭秽,小便色黄或如米绀泔,时有低热,睡眠不宁,舌苦黄腻,脉滑稍数。
    证候分析:脾胃积热,热蒸津液,故见自汗盗汗。
脾胃不健,易食滞内停,故纳呆口臭,腹胀便秘,大便臭秽。脾胃受损,脾虚失运,饮食化生气血受碍,故面黄形瘦。宿食不化,清浊不分,小便色如米泔。苔黄腻,脉滑稍数,均为脾胃积热之象。

    【分型治疗】
    1.表虚不固治则:益气团表。
    主方:玉屏风散加减。
    加减:汗出较多,加浮小麦30克、牡蛎30克(先煎);易感冒者,加太子参10克、白菊花10克;大便干燥,加麻仁6克、全瓜萎10克。
    主方分析:玉屏风散为益气团表止汗的要方。方中黄芪补气固表,为本方之主药;白术益气健脾;防风则可走表而祛风邪。玉屏风散可预防感冒,也是其功效之一。

上一篇:肾病综合征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