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临床医案 > 正文

浅谈胃脘痛从肝论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4-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关键词:胃脘痛 从肝论治

    胃脘痛是消化系多种疾病常见的主要证状,因六淫、七情犯肝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胃脘,均可导致胃气上逆而脘痛发作,临床上有一些反复发作性脘胁胀痛不愈从肝着手用药而获显效,现介绍如下。

    1从肝论治生理病理基础

    肝与胃经脉相连通,足厥阴肝经位于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其经脉处下而上贯膈注于肺,分布于胁肋部,若邪入足厥阴肝经,再传入阳明胃经经气不和则影响脏经的气血运行,亦可由胃经传至肝经或入肝经,肝气郁结均可导致肝失疏泄、胃气失和、胃气上逆等证。

    另外,肝与胃可共同协调全身气血运行,气机升降以助运化。盖肝藏血,主疏泄,其气升发,胃主降,主纳运水谷,二者相互调协,升降有序则血脉运行调和。若肝升太过或胃降不及,多致肝气、肝火太旺侮脾犯胃,出现呃逆上气、呕吐反胃,若胃气壅滞,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胸痞,纳呆,脘胀胁痛,大便不畅,《灵枢·师传篇》曰:“肝在主为将,使之候外”,又肝敷布卫气,捍护机体为抵御外邪的屏障,生理功能失常则外邪就易侵袭。

    2病理机制外邪犯胃,邪传肝经则脾胃同病

    若日久不去,胃失和降,则胃病肝侮;若久病胃气大伤或平素脾胃气虚木侮,胃内郁热旁及肝脏,引动肝火;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化火。及暴怒伤肝,均可导致肝火犯胃。另外,肝气郁结化热,热灼胃津炼液成痰,痰热扰胃,胃失和降,加重胃脘胀痛症状。

    3分型证治

    胃虚木侮久痛中虚乏运,脘痛连及两胁,纳呆,食后胀气尤显,气短胸闷,苔薄白微腻,脉沉细或细弦,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壳、陈皮各6g,香附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法夏10g,炙草4g。

    肝火犯胃脘胀胁痛,嘈杂似饥时有烧灼感,口干苦,面赤烦躁易怒,嗳气吞酸,大便偏干,溲黄,苔淡黄,舌质红赤,脉弦数,当以丹栀逍遥丸合左金丸或青蒲饮加减。当归10g,赤白芍各10g,丹皮10g,炒山栀10g,白术10g,黄连4g,吴萸6g,木香6g,蒲公英12g,苏梗10g,元胡10g,煅瓦楞15g,炙草4g。肝郁气滞,邪阻中焦(邪犯肝胃)脘胁胀痛,呃逆频频,咽阻,胸闷痞满,时欲叹息方舒,纳呆,二便尚可,苔薄或淡黄,脉弦细,以四逆散合越鞠丸,平胃散加减。柴胡6g,枳壳6g,白芍15g,苍白术各10g,川朴6g,香附10g,木香6g,陈皮6g,法夏10g,郁金6g,佛手片6g,炙甘草4g。

    4病案介绍

    于××,女,42岁,1994年8月15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痛连及二胁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月余。

    现病史:近2周胃脘胀疼不适,食后脘胀且痛牵及两胁,胸闷喜叹息方舒,嗳气多,纳谷不香,心烦少寐,大便偏干,舌红苔薄,脉弦细。胃镜提示:胃窦部炎症,十二指肠球炎伴少量胆汁返流。经用健胃行气止痛之剂罔效,又转从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以柴胡疏肝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柴胡10g,赤白芍各15g,党参10g,枳壳6g,陈皮6g,法夏10g,代赭石15g,旋复梗10g,金铃子10g,炙草4g,熟军6g,7剂,每日1剂。2诊:药后症状改善,大便正常,原方去熟军加川连4g,吴萸3g,香橼皮6g,症乃余邪未尽,日久及肝,肝胃气机失和,姑以苦降辛通,疏肝和胃,理气止痛调治月余恙情渐消。3个月后胃镜复查:十二指肠球炎,无胆汁返流现象。

    5讨论

    胃脘痛多由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不节,劳倦,精神紧张,久则气郁化火损伤脾胃之气所致。说明胃痛与肝木之气偏旺,肝胃失和有关,或肝火亢盛,迫灼胃阴或肝血瘀阻,胃失滋荣。如按常法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另辟蹊径从肝认识,无论属哪型胃炎,发病多与“郁”有关,抑郁伤肝,木失条达,横逆犯胃;木克脾土,脾土不正必胀于胃,须平其肝木则脾胃之土得养,诸证俱愈矣。笔者从肝论治经疏肝、养肝、保肝、健脾和胃,巧用苦辛药辨治,症状消失较快。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辛以疏肝,甘以健脾和胃,只要辨证用药得当即可获得显著效果。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