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临床医案 > 正文

五行星形图与五方图各有所长——与杨林森先生商榷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9-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五行星形图与五方图各有所长——与杨林森先生商榷

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1月20日

□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11年1月17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杨林森《五行图非五方星形图》一文(以下简称“杨文”),提出近世众多医易典籍所载之“五行图”,皆如星形,“于理于实,明显谬误”。笔者认为,五行学说有理无实,历史上有不同的理解,各有所长,未必统一。“星形图”与“五方图”是可以并存的两种理解的图示。

首先,杨文将“五行星形图”称为“五方星形图”是不妥的,因为此图中的五行没有“五方”的“空间”意义,它所图示的主要是五行的生克关系,是源于最早的五行的“五材”说,与阴阳学说还没有发生关系。在形而上的意义上只能算是普通系统论的雏形,是比阴阳辩证法低一层次的方法。但是它为能说明五脏的五种各不相同的功能性质,及其之间的生克乘侮等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关系,起到了阴阳学说起不到的作用,是有其特殊意义的,所以在中医学中得以保留。

而所谓五行的五方图以及更形象的“五色图”,最初源于“五方说”,是指空间上的东、西、南、北加上中央,后来又与“四时说”相配合,演变出春、夏、秋、冬与长夏五时,总之是后世学者以阴阳配五行的新学说的新图示。它的长处是更能表示阴阳与五行间的转化的关系和四象与四时的“亦时亦空亦性质”的关系,并且使中医学里的“天人合一”具体化为“时人合一”、“自然五方与人的合一”,对于中医学五脏中脾土“分养四旁”而为后天之本的意义,也表达的更为直观,所以也有其合理性。

阴阳与五行学说是两种不同的古典自然哲学模型,我们应当全面挖掘其不同层次的科学内涵,而不要以偏赅全。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