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西医结合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固定后骨髓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7-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 结果

    本组23例均获痊愈。患者经过以上治疗,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病灶消失,窦道愈合,切口一般在2~3周愈合。本组有3例窦道口植骨处皮肤因手术时剥离较多出现小面积坏死,无化脓感染,经常规换药后均愈合。X线片显示骨膜反应消失。骨缺损得以修复,骨质逐渐清晰,甚至再骨小梁化,伴有骨折迟缓愈合者也得以愈合。血沉、C反应蛋逐步恢复正常。随访6~22个月,无1例复发。

    3 讨论

    3.1 关于分期 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期。本病发病起于手术以后,因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及局部的引流处理,故较少出现全身毒血症,因此一般不存在典型的急性期,而临床以亚急性期或慢性期表现多见。

    3.2 关于治疗

    3.2.1 西医治疗 包括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前者的核心内容一是病灶清除,二是重建组织的血运,三是消灭创面;后者主要是选择敏感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彻底病灶清除是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 1] 。通常认为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是由于慢性窦道形成,局部软组织纤维瘢痕化、缺血,死骨、死腔形成,骨质反复炎性增生,骨痂缺血硬化,髓腔封闭,使身体免疫力及抗菌药物难以到达局部,为致病菌潜伏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外环境。因而,慢性骨髓炎病灶周围缺血软组织,死骨、硬化骨的切除,骨髓腔再通,才能为全身免疫力及抗菌药物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许多骨髓炎病例治疗失败、感染复发主要归结于病灶清除的不彻底 [2,3] 。Esterhai等 [2] 认为确定骨髓炎病灶清除的范围是最困难的技术性领域,切除过少易致治疗失败,过多则造成过大的骨与软组织缺损。我们强调术前全面的检查,如X线平片(CR平片)以及美兰对窦道的标记。骨髓炎病灶清除应包括硬化骨、坏死骨以及纤维化缺血软组织的广泛切除,直至骨面及软组织渗血良好为止。

    内固定物的存在亦是致病菌难以清除的重要原因。由于致病菌与内植物表面牢固粘附,一旦抗生素治疗中断,感染即可能死灰复燃。因此我们认为手术(病灶清除)的时机应在骨折趋于愈合时,去除内植物后也能得到相对的稳定;或内固定已出现松动,失去固定作用时,且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良好,病灶局部无明显急性感染征象者。但是,只要内植物还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就应在骨折连接之后再取出 [4] 。而出现内固定松动者,则需一期取出,更换内植物或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

    用带蒂肌皮瓣或肌瓣应用于慢性骨髓炎创面的覆盖,既可及时消灭死腔,又可重建血运、改善局部血供。在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首先应考虑选用。而骨缺损则需植骨,除去大段缺损外,常规选用自体松质骨为主,髓腔植骨既可消灭死腔,又有利于骨修复。Chan等 [5] 认为植骨愈合较快,抗生素应用时间短,花费小,因而被大多数矫形外科医师和患者所接受。

    抗生素的应用应在彻底病灶清除基础上,全身应用抗生素是慢性骨髓炎治疗传统的而且是有效的方法。Pavoni [7] 的经验是在不去除内固定的前提下积极应用抗生素,直到影像学检查证实足够量骨痂沉积,治疗20例均得治愈。当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效的杀菌浓度,二是维持足够长的时间。Shirtliff等 [6] 比较了静脉应用抗生素4周与静脉应用2周外加口服抗生素4周,经12个月随访感染控制率分别为84.3%、89.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3.2.2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骨髓炎属“附骨疽”范 畴,其病程迁延,反复难愈,为“气血亏虚,痰瘀交阻”致病,故治疗强调温补气血、化瘀祛痰、消补兼施。本组主方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乃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 [8] 之有效方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内固定后骨髓炎的病因为手术中感染邪毒,经过治疗,均可致气血亏耗。邪毒阻络,生痰夹瘀,蛰伏于局部,缠绵难愈,而进一步损伤阳气,最终形成阳气不足之候。因此,阳和汤用于本病,辨证加减,可谓贴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