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第五章 第一节 壮医理论的萌芽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北宋庆历年间,壮族聚居的广西宜州曾发生了一次农民起义。统治阶级用蔓陀罗花酒诱捕欧希范等起义首领56人,并全部杀害,随后命宜州推官吴简及绘工宋景等,对全部尸体进行解剖,绘图成册,名曰《欧希范五脏图》,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张实绘人体解剖图。所绘内容主要为人体内脏图谱,对肝、肾、心、大网膜等解剖位置和形态的记载基本正确。如肺之下有心、肝、胆、脾,胃之下有小肠,再下有大肠,大肠之旁有膀胱……肾有二: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等等。并从病理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记录,如"蒙干多病嗽,肺胆俱黑;欧铨少得目疾,肝有白点"。这次解剖事件,虽然以镇压农民起义为背景,说明北宋王朝的极端残忍,但在我国医学史,特别是解剖学史上,其历史意义是肯定的,对中医和壮医在人体解剖以及生理、病理方面的认识,有促进的作用。

    由于对尸体进行解剖及《欧希范五脏图》的绘制,加上壮族民间的拾骨迁葬的习俗,使壮医们对人体解剖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有了较明确的概念,尤其对骨骼、气血、五脏六腑都有相应的叫法(内容详见第六章第二节),并认识了这些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从而使壮医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病因病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约在唐宋时期,壮医引进了汉医的阴阳、脏腑等概念,并结合自身的认识水平,用来作为说理工具,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使壮医的理论水平及临床诊疗水平得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古代壮医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最初只是影影绰绰,总的来说,躯肢脏腑,靠血濡养,生机活泼,由气推动,知道人体结构与脏腑功能的协调一致。天气、地气、人气瓦相交感,同步推移,营血充沛,气机畅达,则机体生理趋于常态。反之,天气异变,地气溷秽,人气失调,天地人三气交感戾气,以致三气不同步,致使邪正纷争,气机阻塞,血质淤滞,则变生诸症。壮医虽然吸收中医的脏腑概念,但对脏腑功能的认识,较之中医为简,如壮医一般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像天,称为"巧坞",为精气折聚之处;下部像地,称为"胴",是津气所聚,能滋养全身;中部像人,称为"廊",为谷气所聚,融化精微,条达上下,沟通内外,降浊升清,荣养全身。对于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胆、胃、膀胱等脏腑,只知道其大致的功能区别,并不追究每一脏腑的具体生理机能或病理变化。

【中医诊疗网】www.zlnow.com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