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冻疮 > 正文

为什么冬天会长冻疮,我该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2-3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楼主不要激动,以后冬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饱暖,不单是身体,手脚、耳朵之类也要注意!

1、一般是在一入冬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冻手冻脚,所以,天一冷,就及时的换棉鞋,带棉的手套,做好保暖和预防工作是最重要的。
2、还有就是保持鞋和鞋垫的干燥,每天用热水泡泡脚,都是应该养成的习惯
3、如果已经冻脚了的话,就去药店买一些软膏,例如蛇油膏之类的,都有一定的作用
4、采芝麻花在冻疮处揉搓。只要这一年不冻,以后就不会冻手了。

还有几个单方,不知道有没有用,你也可以试试,呵呵
1、夏天用生姜擦手
2、取干杨树叶若干,放入锅中用水熬,熬出颜色即可。然后把手放入盆中,每天浸泡1—3分钟即可预防手冻

辣椒

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去痒。

生姜

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

萝卜

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净后煎浓汤,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将山楂1枚置于火炉上烧熟变软,稍冷后搓成泥状涂患处,同时将患肢置于火炉上方烘烤,边涂边轻揉患处皮肤,直到楂泥变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疗3-5次。

独头蒜

在夏天,将独头蒜捣烂放在太阳下晒热后,趁热在冬季易发生冻疮的皮肤部位揉搽,每天揉搽2次,每次揉搽15分钟,到了冬季原复发部位即可不再生冻疮。

其实还有一个好用的方法,你不妨一试哦!非常简单,就是去药店买一盒“十滴水”,一盒里有十小瓶(象眼药水一样的小瓶子),大概1块钱,药水是黄褐色的,用带塑料头的小图钉在瓶口正上方扎一个小眼,将药水涂在被冻伤的地方(洗过手就涂,或者有时间就涂,没有次数限制,当然涂的次数多了会好的快些),涂过后还将图钉扎在小眼上,这样即使瓶子倒了药水也不会洒出来,有时间的话最好按摩一会儿,当然如果冻伤的厉害被冻烂了就不要按摩了,一般情况下一瓶药水用不完就会好了。这样一盒药就够自己和亲戚朋友用上一个冬天了
一、内治法
(一)寒凝血瘀证形寒肢冷,颜色苍白,继而红肿,有灼痛或瘙痒,麻木,或出现水疱、肿块,皮色紫暗,感觉迟钝或消失;舌淡苔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寒性收引,其人腠理则形寒肢冷,皮色苍白;寒性凝滞,气血瘀滞则继而出现皮色红肿紫暗;气血瘀滞,不能荣于肌肤则痛、痒、麻木相兼,甚则全无感觉;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邪入侵之象。
治法:温阳散寒,调和营卫。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
(二)寒盛阳衰证寒战,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辨证分析:寒邪入侵,耗伤阳气,邪正交争则寒战;阳气衰微则倦怠嗜睡,呼吸微弱;阳气不能温养则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为寒盛阳衰之象。
治法:回阳救逆,温通血脉。
方药:四逆加人参汤。
(三)瘀滞化热证患处暗红肿胀,甚则灼茹腐溃,脓水淋漓;恶寒,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寒邪入侵,气血瘀滞,日久化热,复感外邪,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热伤津液则口干;热胜肉腐则红肿腐溃,脓水淋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邪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黄芪、地丁、公英等。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等。
二、外治法
(一)Ⅰ、Ⅱ度冻疮用10%胡椒酒精溶液或冻伤膏涂敷患处,每天2次,外包敷料。
有较大水疱者宜抽出疱内液体后再涂上述药物。局部染毒糜烂或溃疡时,宜用红油膏或黄连素软膏外涂,每天1次:另外可用桑枝90g,甘草30G,或用甘草、甘遂各30g,共煎,先熏后浸泡,每日2次。或红灵酒轻柔按摩冻疮未破溃的部位。
(二)Ⅲ度冻疮用7596酒精或新沽尔灭消毒患处周围皮肤,抽吸疱内液体,再以红油膏纱布包扎保暖。溃烂时掺九一丹外敷,每日换药1次。如坏死组织溶解时,宜进行清创术。当腐肉脱尽时宜用红油膏掺生肌散外敷。
[其他疗法]
严重全身性冻伤患者,应采取急救措施,首先使病人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脱去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给予热饮料、热茶、温酒等。;:根据病情可行人工呼吸、给氧和抗休克治疗。对冻僵患者要进行快速复温,宜将患者浸放在38Y2—42℃温水中20分钟或更长时间,一直到指(趾)甲床出现潮红、神志清楚舌10分钟左右,移出擦干并继续保温。宜配合静脉给葡萄糖液等,所输液体温度以25℃一32℃为宜,以补充糖、电解质。严禁用雪搓、火烤及冷水浴。冻疮是严寒季节一种常见皮肤病,是因寒冷所致机体局部遭受低温侵袭造成新陈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组织损伤,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皮下毛细血管收缩痉挛,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组织缺氧以及血浆外渗所致。冻疮多发生于肢体末端和暴露部位,如耳廓、鼻尖、手指、足跟、足背等处,特别是手背外侧、足背外侧更易发生。且多见于妇女、儿童及户外工作者。常对称分布,病程缓慢,可迁延数周至数月,气候转暖可自愈,次年冬季再复发。习惯性冻疮发生在初冬和早春时节。起病初期表现为局部瘙痒红斑或紫色肿块,界线不明显,触之冰凉,压之退色,压力解除后,红色缓慢恢复,提示局部血流不畅。此时如注意保暖,损害可在数日消退。重者肿胀加剧,可发生水泡、溃疡糜烂。迁延不愈的冻疮局部呈紫色,有散在硬结,但不出现组织坏死,治愈后患处皮肤对寒冷敏感,严重冻疮可遗留疤痕。
  因冻疮主要是因人体阳气不足,受寒后气滞血凝,肌肤失养所致。所以,要在严寒季节避免惹“疮”上身,一要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质),养成用冷水洗手脸(增强抗冻能力)、热水泡足(改善血液循环)的习惯,二是注意保暖防冻,对易冻部位多进行局部按摩。另外,在受冻之后,最好不要烤火(尤其是急烤猛火),而要用温热水浸泡或用蘸水毛巾热敷,使瘀血慢慢消散,使局部温度平稳回升至正常,这样也有利于避免惹“疮”上身。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