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红斑狼疮 > 正文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_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0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zlnow.com整理推荐。

  ■正确认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自然防卫机制,正常情况下,当有害病菌侵入人体时,体内会产生抗体用以对抗外来病菌。但狼疮病人是在没有外来物质侵入的状况下,病人却自己产生某种抗体,这些抗体被称做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专门对抗自身的组织,引起机体炎症反应,进而破坏机体各个器官,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狼疮会影响机体的多种器官,除了侵犯人体的关节、肌肉及免疫系统外,还会损伤皮肤、肾脏、神经系统、肺脏、心脏和血液等器官。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表现因人而异

  到医院就诊的儿童常有以发烧为主诉,同时有乏力、体重减轻、皮疹、关节疼痛或肿胀、肌肉疼痛或无力等。有的儿童出现皮疹,主要在颜面、颈、躯干、手臂等处,当皮疹出现在鼻子及面颊时,看起来像只蝴蝶。有些人的皮疹在经过阳光照射后会变得更严重,称为光敏感性。手或脚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变成蓝紫色,称为雷诺氏现象。也有的狼疮患儿可能会因各种血细胞数目的减少就诊,这类患儿会伴随贫血,易感染、出血,身体虚弱、面色苍白以及出现反复发烧、皮肤瘀斑等表现。此外,还有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体温过低、毛发脱落等症状。

  ■早期诊断很重要

  吴主任介绍说,据有关调查表明,过去儿童患病以感染、传染性疾病为主,而近几年,儿童患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率较前有了升高,近5年与前5年相比上升了近5倍,成为儿童健康的一大隐患。

  狼疮是一个慢性疾病,但是,儿童期狼疮患儿的表现要比成年人来得严重,可以急性起病,一开始就表现为全身多脏器损伤。当狼疮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头痛、抽搐、幻视、幻听等。肾脏受到损害时,除了因为大量蛋白由尿液中流失引起水肿外,通常在患病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因而造成诊断困难,一般儿童患者多数都有肾脏损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直接影响患儿的愈后。因此,当孩子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关节肌肉不适、贫血、蛋白尿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儿童风湿免疫科就诊。

  过去,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被认为难以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狼疮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吴凤岐主任说,狼疮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只要相信科学,医生、患儿和家长共同努力,经过正规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患儿的病情都能长期缓解,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儿童的健康牵挂着每个家长的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儿童体质弱,抵抗力差,很多疾病都会找上孩子,比如:红斑狼疮。得了红斑狼疮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治疗,在治疗的时候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可以减少它的治疗难度。

  中医诊疗网提示:以上就是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介绍,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在平时生活中大家应该选择正确适合自身体质的方法很重要。希望在儿童发生红斑狼疮之后,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减少治疗误区。

  延伸阅读: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治疗

  一、常规治疗包括对儿童的护理以及常规的用药,儿童需要卧床休息,加强营养,低盐饮食,避免日光曝晒及预防接种,慎用各种药物,以免诱发疾病活动,预防感染。这是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最基础的方法。

  二、激素治疗虽然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有时还是不能缺少的。泼尼松2mg/(kg·d),总量≤60mg,分次服用;病情控制,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后改为每天或隔天顿服,剂量逐渐减至0.5~1mg/(kg·d),小剂量维持疗法须持续数年。重症可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10~30mg/(kg·d),共3天,3天后用泼尼松1mg/(kg·d),分次服用。注意血压,必要时加用血管扩张剂。

  三、免疫抑制剂这也是经常使用到的药物,这样的药物不少,常用药为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等。由于此类药物对SLE的活动控制不如激素迅速,因此,不提倡作为治疗SLE的单一或首选药。环磷酰胺(CTX)对各类SLE均有效,特别是严重肾脏损害如弥漫性增生性肾炎、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损害,早期与激素联合使用是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四、儿童用药:儿童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需十分慎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