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内分泌 > 内分泌失调 > 正文

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2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人体有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某种激素过多或过少)这就造成内分泌失调,会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那么可以大概归结一下,体内激素分泌不平衡以及植物神经紊乱都是造成内分泌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体内的激素如果分泌过多,会造成雄性特征相对明显,比如皮脂分泌旺盛、长痘、毛孔粗大、多毛、更有甚之长出胡须。
  反之激素分泌过少,就可能造成性冷感、脱发白发、肤色发黄、长斑、月经量不规律、白带异常以及触发一些疾病。
  植物神经紊乱则会造成失眠、多梦、心烦气躁、心脏跳动不规律、情绪易波动等症状。
  其实内分泌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内分泌是指人体内整个内分泌系统,系统包括了很多的腺体,所以从广义上讲内分泌失调只要人体的内分泌腺体出现问题了都叫内分泌失调。
    
  女性内分泌失调 应查什么
  “女性都有过内分泌失调的状况,通过血液检查女性性激素分泌是否处于相对正常的水平,来判断内分泌是否失调。
  内分泌检查实际上就是看这些激素(包括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催乳素、黄体脂酮素和雌激素)水平分泌是否正常。
  
  提起内分泌失调可能很多姐妹都会觉得很严重,很恐怖,是黄脸婆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内分泌失调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只是不同的人程度不同罢了。环境、生活规律、工作压力、节食、偏食、疾病、手术等都会诱发内分泌失调。有的姐妹只是轻微失调或某一阶段失调,只要加以注意,经过合理的调养可以较快的恢复。有的姐妹如果已经非常严重了就得去仔细检查以对症下药。
  一、豆浆
  内分泌调节首推豆浆,豆浆中的微量雌激素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体内雌激素不管是偏高还是偏低它都可以起到一个反向调节、平衡分泌的作用。其实不管有没有失调的姐妹,尤其是即将进入30岁的姐妹们都应该开始养成喝豆浆的习惯,可以帮助很好的延缓衰老。如果不喜欢喝超市中卖的甜甜的豆浆可以买个豆浆机现磨现煮,或者推荐一种不含糖的超市中就有买的豆浆,女人豆浆,我自己每天喝的就是这一种。
  二、蜂产品
  蜂产品可以帮助清除宿毒、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同时也是调节内分泌的恩物,姐妹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服用蜂蜜、花粉或蜂王浆。
  蜂蜜在25岁就可以开始作为日常保健的东西服用,但糖尿病禁止;花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和雌性激素,也很适合30岁左右或以上的姐妹;此外40岁左右的姐妹或者雌性激素非常少的姐妹可以适当服用蜂王浆以补充日益减少的雌性激素。
  但要注意的是这几样东西没有必要同时服用,即又服花粉又用蜂王浆,适量即可;另外雌性激素偏高的姐妹就不要服用了。
  三、维生素
  此外,全面摄取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调节内分泌作用是很受推崇的。维生素E可以去斑、延缓衰老、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生育能力对于年龄偏大但未生育的姐妹来说应该每天坚持服用适量的天然维生素E。
  四、奶制品
  纯奶、酸奶等一些奶制品对调节雌激素平衡也很有好处。不光如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保健必饮的东西,老少皆宜,可以很好的补充钙质、蛋白质及人体必须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延缓衰老。
  五、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可以很好的调节人体的中气,中气足则人的自身调节能力就强,起到一个良好的平衡作用。平时像豆类、谷类、坚果、大米、白面、燕麦、玉米、红薯、淮山、黑芝麻都要多吃,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杂粮而偏食。
  六、水果蔬菜
  美容离不开水果蔬菜,你会发现所有的美容养生中都离不开水果蔬菜。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内分泌失调其中一个原因就包括了营养缺失不均衡。不同的水果蔬菜所含的营养物质各有侧重,因此必须全面的吃才能获得最为丰富的营养。可以根据自己体质选择几种自己经常吃的,对其它的水果蔬菜也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吃一吃。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石榴、豆类蔬菜,它们含有天然的激素,激素分泌偏低的姐妹可以多吃一些。
  七、运动
  运动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心情愉快,可以很好的调节人体机能,治疗紊乱。平时可以多做些像跳舞、太极拳、瑜伽、游泳、爬山、散步之类的运动并且做到坚持不懈。只有饮食加运动才是改善和治疗内分泌失调长效的办法。
  八、良好的心态
  良好轻松的心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这句话虽然有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我们也要努力做到,不能一出了问题就整天茶饭不香、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己出现的问题上。其实这一点也是解决一切美容问题的基础。
  
  此外,养成良好的作息和生活规律、做到对自己喜欢吃的辛辣刺激的东西有所控制,即使做不到不吃也要尽量少吃。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