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肾炎 > 正文

微化中药如何治疗IgA肾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iga肾炎(iga glomerulonephritis)是以反复发作性肉眼或镜下血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伴广泛iga沉积为特点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968年berger首先描述本病,故又称berger病。此外,又被称为iga-igg系膜沉积性肾炎和iga系膜性肾炎等。
  【流行病学】
  世界各地报导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似以西太平洋地区为最高。日本报导占活检证实的肾小球疾病的50%,而欧洲约为10%~30%,美国则不到2%。我国各地报导也不尽相同,约在20%~30%左右。这种差别显然也受到各地肾活检指征和尿液普查的影响,例如英国一般报导在5%左右,然而苏格兰地区,一组无症状血尿活检中则达到37%。本病以男性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种族间存在着差别,例如美国新墨西哥地区印弟安人中占35%,黑人中却十分罕见。虽然发现黑人中iga2m(1)明显低于白人,但未能证明这与发病率低有肯定关系。自1978年以来,有一些报导提示本病有家族中高发倾向,提示至少在某些iga肾病病人中存在着基因的易感性。hla分析发现与bw35和dr4有关。最近的一组因iga引起的终末期肾衰中的分析提示b27和dr1频度增高而dr2频度下降。
  【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2天内出现肉眼血尿,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个别可达1周。这类病人约占总数的40%~50%,儿童中略高。个别可有严重的腰痛和腹疼,可能与肠道iga血管炎有关。本病另一常见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约占总数的30%~40%。其中20%~25%病例在病程中可发生1次或数次肉眼血尿。
  肾病综合征可见于5%~20%的病人中,以儿童和青年病例为多,常属弥漫性增生型伴或不伴肾小球硬化。此外,有时系膜iga沉积为主的现象也可以出现在以足突融合为特征的微小病变肾病中。约不到10%患者可呈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通常能自行缓解。其中20%~25%则可能需要透析,多因患有新月体肾炎。在病程活动期有氮质潴留者并不少见,约占25%。起病时即有高血压约占10%,然在30岁以后起病者中显著增多;随病程延长,伴高血压者超过40%。
  【辅助检查】
  镜下血尿者,尿红细胞以畸形者为主。约50%患者血清iga增高,但与病情活动无关。血清iga中λ轻链浓度增高。尿免疫球蛋白测定无特殊意义。血补体成分大多正常。某些补体成分或因子可能减少,主要见于有家族高发倾向病人中,但不具有诊断价值。约半数病人iga-纤维连接蛋白聚集物测定值可有一过性增高,虽然有助于与其他肾病鉴别,但其与本病活动无关,故并无诊断价值。10%~15%病人可有iga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32%病人有iga类风湿因子水平增高。多项免疫学指标,包括病毒和食物抗原、抗体、t细胞亚群、hla位点抗原等测定结果可有改变,但均无诊断价值。50%病人前臂掌侧皮肤活检中可见毛细血管内有iga和c3等沉积。
  【预后】
  本病可有自发缓解,约占4%~20%。每年约有1%~2%病例进入终末期肾衰。寿命表统计分析显示10年肾存活率为80%~90%。估计最终发展成尿毒症者约35%左右。其余为持续的血尿或蛋白尿。提示预后不良的因素有:起病时即有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超过1.5g/d、高血压和无肉眼血尿;肾活检有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毛细血管被侵犯、弥漫增生和弥漫新月体形成等。
 
  【治疗措施】
  迄今为止,本病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对本病伴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伴或不伴免疫抑制剂的结果并不一致。最近的资料提示对蛋白尿超过1g/d者,施以隔日用药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蛋白尿的改善有益。对有iga沉积的微小病变肾病则有可能缓解蛋白尿。合并使用环磷酰胺、潘生丁和华福林可减轻蛋白尿而对肾小球滤过率无影响;合并使用环孢素a也可减少蛋白尿,然也降低肌酐清除率。苯妥英钠、抗血小板药物、色苷酸二钠、二苯基海因等药物的疗效不肯定。虽有报导尿激酶可有保护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但远不能定论。反复发作扁桃体炎者,扁桃体切除可能是有益的;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对一些以急性肾炎综合征和急性肾衰为表现者可能有帮助。一个较小系列观察发现使用鱼油制剂具有减少蛋白尿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严重iga肾病(肾小球滤过率每月下降2~4ml/min)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入期间,可停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改善血尿和蛋白尿,可是停药后常复发。对有高血压和重度蛋白尿的病例,使用转换酶抑制剂可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率和减少蛋白尿,所以在重症iga肾病中,转换酶抑制剂是首选降压药。对血压正常者转换抑制剂能否有效尚不清楚。
  终末期iga肾病者接受肾移植后,移植肾很快发生系膜区iga沉积;若供肾者有亚临床iga肾病,植入非iga肾病尿毒症者后,供肾系膜区iga沉积物常迅速消失。移植肾伴复发性iga肾病并不必然发生进行性肾衰,然而肾移植后所施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环孢素a也并不能阻止其发展。对尸体肾移植而言、1年和3年移植肾存活率可达87%和77%,然而个别有抗hla抗原的iga抗体的iga肾移植者,2年移植肾存活率可达100%,有理由认为这些抗hla抗原的抗体对增加移植肾存活率起了有益的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对iga肾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是将传统治疗肾脏病、尿毒症的中药组方提炼出共同病因病机基础即“气虚为本,湿热为患”,归结出共同的治疗法则:补气,驱邪。之后,采用高科技微化空化处理技术,在原有治疗作用的基础之上,利用微化化后中药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改变,从而产生了针对肾脏病变组织进行的活血通络、祛瘀与生新的一种特异性治疗肾脏病的方法。其特点是:专攻肾脏病变组织,对病变组织具有靶向定位、彻底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的作用,并具有清除彻底、作用强、疗效高而持久的特点。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是肾脏病、尿毒症的一种创新疗法。 微化中药的治疗作用是:活血通络,祛瘀清除,修复生新。在组方上应用了以补气,活血,祛湿,软坚,散结,破瘀等药物。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补气的治疗为先,源于补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可以相互化生。正气旺盛可以摄血,而不使血溢脉外;可以推动血液的运行即活血,避免瘀滞,达到活血止血而治疗血尿的目的。iga的中医类别是瘀血性出血,活血止血是最佳治则。祛湿,软坚,散结,破瘀等皆属驱邪范畴,湿热、坚结、瘀阻之邪皆应活血通络,祛瘀清除而治疗。经过三年的临床观察,微化中药的治疗效果的病理机理是:
  1.微化中药的补气作用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源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样机体就不易发生咽部的炎症,调节腭扁桃体的免疫调控功能,阻断b细胞过度激活而向产生iga的浆细胞转变,使多聚体iga1生成减少。同时,补气作用提高机体抵抗力,纠正了粘膜免疫系统缺陷,抑制了骨髓多聚iga1的产生。中药的调节人体抗病能力是由于能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当然能够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这样就能增加肝脏的清除iga功能。经过以上作用达到减少生成,增加清除。阻断了系膜区过量沉积的多聚体iga1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导致补体活化和膜攻击物形成。
  2.微化中药的祛淤清除作用能够与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层粘蛋白,纤维连接蛋白,iv胶原融合并裂解,同时灭活肾组织中il-6的蛋白表达以及mrna表达物的活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jbkgf)被灭活而丧失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病理作用。患者血浆中的jbkgf-β链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jbkgf-mrna的结构会被药物的分解作用所分解而失去病理作用。
  3.微化中药的活血作用能够改善肾脏的供血状况,纠正肾脏的缺血缺氧,使肾脏局部的血管紧张素ii活性减少,阻止与肾小球固有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避系膜细胞和出入球小动脉收缩,进而保持肾脏灌注量和肾小球滤过分数。另外,血管紧张素促肾生长因子活性无从出现,杜绝通过自分泌机制增加细胞生长因子的生成,无法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和肥大,刺激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达到阻止病情进展的目的。
  4.微化中药的活血作用能够改善肾脏的凝血状况,解决凝血纤溶系统的肾脏损伤作用。 随着微化中药渗透治疗的临床疗效的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iga肾病患者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并为这种疗法做了很好的宣传。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