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步:去除过敏因素 对于婴儿来说,最常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麦子、海鲜和带籽的水果。其中最为常见的,也是不太容易避免的即是牛奶。从这个意义上讲,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特别是生后头4~6个月,可以延缓婴儿接触牛奶蛋白的时间。
再者,生后满4~6个月再开始添加辅食。添加辅食最好从婴儿营养米粉开始。如果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存在湿疹问题,母亲应当尽量减少或停止进食牛奶以及相应食品。
当然,减少对孩子皮肤的刺激,也是预防或治疗皮肤湿疹的很好办法
第2步:消除局部感染 由于湿疹会导致局部皮肤干燥或脱屑,这样粗燥的皮肤上很容易寄生细菌或霉菌。细菌或霉菌感染又会使湿疹加重,所以局部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菌,所以可以选用百多邦。如果局部皮肤红肿,并明显增厚,可以怀疑是霉菌感染,可以选用达克宁。
第3步:抵抗炎症反应 患有湿疹的婴幼儿的皮肤改变是因为过敏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所以改变皮肤变化就应使用抗炎症的药物。无论多少选择,真正能够具有抗炎症的药物只有激素。倍他米松、氢化可的松、莫米他松、去炎松等是常用的皮肤局部使用的外用激素的药膏或霜剂。根据湿疹的程度选择不同浓度的含激素药物,常见的浓度为0。1%、0。5%和1%。一般建议从0。1%浓度开始。
由于抗感染和抗炎症应该同步应用,现在可以选择混合制剂。例如:倍他米松和新霉素混合的联邦倍新,针对可疑或存在细菌感染的湿疹;去炎松和益康唑混合的复方益康唑软膏。
很多医生和家长都会担心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从理论上讲,激素可以导致局部皮肤色素脱失或沉着、局部毛发增生旺盛等,严重者可出现
青光眼、生长抑制、脂肪附着异常等等。激素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与用药量、用药方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关。静脉用药,副作用来得最快,而且也最为明显。
对于湿疹的治疗只采用局部小剂量使用,出现上述副作用的机会很少。
第4步:减轻痒感 减轻痒痛可以避免孩子对湿疹局部皮肤的抓伤。抓伤可以破坏皮肤完整性,既可导致湿疹的加重,又可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减轻痒痛的药物可以局部应用也可口服使用。口服药物的效果比较明显,最常使用的是抗组织胺药物,例如:苯海拉明、开瑞坦、仙特明等。这些药物都有糖浆制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剂量。
第5步:缓解干燥皮肤 防治皮肤干燥是控制湿疹发展的最好方法。
洗澡与预防皮肤干燥十分矛盾。洗澡过多容易刺激皮肤干燥,但不洗澡又不容易保持皮肤清洁。所以,每日只用温水快速清洗皮肤,可以洗去皮肤上附着的病菌,还不至于造成皮肤表面油脂的丢失。
对于湿疹的婴幼儿,尽可能不用浴液等皮肤清洗剂,同时可选择合适的润滑剂,比如丝塔芙等。特别是洗澡后尽快使用,一般建议洗澡后3分钟之内使用。
湿疹属于全身性、慢性疾病。尽可能排除引起湿疹的原因,合理使用抗感染和抗炎药物,全力以赴去止痒和保湿。只有采取综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案,才能减轻孩子的病痛。
婴儿湿疹要注意什么? [3]婴儿湿疹是遗传性过敏体质对环境中某些因素的过敏反应。其确切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和免疫异常都有关。这种婴儿常伴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
鼻炎、哮喘性支气管炎、
荨麻疹等疾病;多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出现,早的生后1~2周即出现皮疹,主要发生在两个颊部、额部和下颌部,严重时可累及胸部和上臂。开始时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可出现水疱、脓疱、小糜烂面、潮湿、渗液,并可形成痂皮,痂脱落后下面是糜烂面,愈合后成红斑。约数周至数月后水肿性红斑开始消退,糜烂面消失,皮肤干燥,呈现少许薄痂或鳞屑。
怎样预防
肛门湿疹?
处理时应注意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刺激至关重要,如避免用热水烫、肥皂洗、搔抓、摩擦等。不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穿的衣服和用的尿布要将洗涤剂冲洗干净;不要用毛织品接触皮肤。
1、搽药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湿疹部位,不要用水洗特别是用热水和肥皂,可以用消毒的植物油或石腊油擦拭。
3、避免小儿搔抓,避免接触丝毛织品等衣物。
小儿湿疹食物也能治 1、绿豆海带汤
绿豆30克,海带10克,鱼腥草10克,白糖适量。先洗净海带、鱼腥草、将鱼腥草加适量的水煎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入绿豆、海带煮熟,加入白糖调味饮用,每天1剂,连服5~7剂。
2、玉米须心汤
玉米须15克,玉米心30克,冰糖适量。先煎玉米须、玉米心,去渣取汁,加冰糖调味饮用,每日一次,可连服5~7天。
3、红枣扁豆粥
红枣10颗,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二味加水煮料熟,加入红糖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