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手足口病 > 正文

问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12-3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以小儿发病为多,对小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时期——夏季到来之前,认识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掌握该病防治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所谓的“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是该病的罪魁祸首,在国外曾经发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已经查明大都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并于1986年在我国被证实。除了柯萨奇A16病毒外,也可由柯萨奇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流行。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以4~5岁以下的小儿为主,年长儿及成人虽然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本病感染性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咽喉液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感染,病人的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亦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物品经口感染,成人隐性感染者与小儿密切接触如抱小儿,亲吻小儿等常为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也可经污染的水源引起较大范围的流行。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3~11月份,而以6~8月份的夏季为流行高峰。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多约点半数。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近年来各地报告由71型肠病毒引起的小儿手足口病症状较重,还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等,少数病儿可合并心肌炎或肝脏受损,病情严重者可导致病儿死亡。


手部症状   足部症状   口部症状  


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其临床症侯群,结合外周血像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等特点,有条件时可做病毒学及血清学检查,一般均可正确诊断,但需与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手段,仍以对症治疗为主要措施,如给病儿良好的休息及护理,保持皮肤粘膜和口腔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有惊厥者给予镇静剂,对体弱年幼小儿的支持疗法也不容忽视。板蓝根冲剂及维生素C为常用药物,但对累及脑、心、肝等重要脏器者要重视,应早期给予血清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治疗,也有建议用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活性,干扰病毒复制和清除体内肠道病毒。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大搞群众卫生运动,阻断粪-口传播途径及避免呼吸道感染,加强小儿的体格锻炼,提高小儿体质及防病能力,均有助于防止本病的流行。对柯萨奇病毒及其它肠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疫苗,有报道在感染流行时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以产生肠道干扰作用而控制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的流行,不失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措施。对有接触史的婴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以预防感染,在托幼机构中出现流行时,亦宜用此种被动免疫措施,对控制该病流行有一定效果。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