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内分泌 > 糖尿病 > 正文

糖尿病骨关节病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2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什么是糖尿病骨关节病?

  糖尿病骨关节病变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夏科氏和骨质溶解;一类是糖尿病的可能并发症,包括脊柱骨质增生、关节周围炎、骨性关节炎、掌腱膜挛缩(Dupuytren 氏挛缩)和关节挛缩等。

  运动与糖尿病人

  应该说,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人有如下好处:

  (1) 适当的体育锻炼,使人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长期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使最大摄氧量增加,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

  (2) 运动可使肥胖病人体重减轻。Ⅱ型糖尿病人大多肥胖,对胰岛素不敏感。通过体育锻炼,使体重下降,胰岛素受体数上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可以降低胰岛素的用量。

  (3) 运动可促进葡萄糖透人肌肉细胞,促使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并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

  (4) 运动还可使肌肉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强脂蛋白酸活性,有利于预防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并可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明暗性,对糖尿病是十分有益的,糖尿病人要坚持体育锻炼,持之以恒。

  糖尿病 皮肤真菌感染中医治疗

  这是一组由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相当高,据统计在未被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真菌感染率高达40%~57%。而且对于抗真菌药物的疗效较非糖尿病患者差,不易治愈,且常易复发。皮肤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念珠菌病,此外手足癣、股癣、甲癣也常发生。

  (1)皮肤念珠菌病

  本病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多见于肥胖的婴幼儿和妇女,以及经常浸于水浆中的工作者,糖尿病患者,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也常发生,并可出现泛发性念珠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因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类似于中医文献中不同的病名。如糜烂红斑类似于“汗淅疮”,外阴阴道炎似于“阴痒”,甲沟炎类似于“代指”。

  ①辨证论治

  【证型】湿热毒盛

  【主症】皮损广泛,潮湿糜烂,浸渍发白,瘙痒剧烈,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燥湿解毒

  【方药】导赤散合二妙散加味:生地10g,竹叶6g,木通10g,苍术10g,黄柏10g,苦参10g,赤茯苓15g,白鲜皮15g,公英15g,生甘草3g。

  ②外治

  常用的外洗方:苦参30g,蛇床子30g,公英30g,黄柏30g,地肤子20g,枯矾20g ,煎汤放凉待用。

  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湿敷、浸泡、坐浴、洗浴等方法,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有脓疱者,应先挑破脓疱再洗。

  外洗后红斑浸渍处,用青黛散或枯矾粉外扑,有糜烂处,将青黛膏薄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

  ③食疗

  经常食用新鲜西红柿,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美颜润肤,同时番茄素对于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④自我调护

  保持皮肤皱折部位的清洁干燥。夏季洗澡后,可在皱折部位扑爽身粉;避免长期水湿浸渍手足,用水后及时擦干双手,特别注意擦干指缝;不要撕甲周皮肤上的肉刺,以免造成损伤,继发真菌感染;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2)手足癣

  手足癣是手足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足癣的发生率高于手癣,在我国南方潮湿温暖地区尤其高发,故俗称“香港脚”。在经常穿胶鞋的工种中,发病率可达80%,手癣常由足癣传染而来。糖尿病患者手、足癣,特别是足癣发病率很高,因足癣引起的皮肤脱屑和小裂隙,又成为细菌的入口,可继发丹毒、淋巴管炎及化脓性感染。因此积极治疗手足癣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手足癣在中医文献中有不同的名称,中医称手癣为“鹅掌风”,称足癣为“脚湿气”、“臭田螺”、 “脚丫痒烂”等。

  ①西医治疗:根据皮损的特点选药。

  水疱型:5%水杨酸酒精、克霉唑药水外涂,早、晚各1次。

  糜烂浸渍型:无渗液者用足粉(水杨酸5g,单纯扑粉加到100g)。渗液多或继发感染者,用1 ∶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1%雷夫诺尔液湿敷,待干燥后再用1%克霉唑霜外涂。

  鳞屑角化型:新脚气灵软膏、5%水杨酸软膏、达克宁等涂搽,1日2次。

  ②中医治疗:以外治为主。如皮损糜烂渗出较重,或继发感染,局部红肿痛疼,湿烂流脓,需内外合治。外治法:水疱型以复方土槿皮酊、鹅掌风癣药水外涂,早、晚各1次。

  趾间浸渍发白者,用青黛散或枯矾粉扑撒趾间。糜烂渗出者,用外洗方:苦参30g,黄柏20g,青木香30g,土槿皮30g,枯矾15g煎汤,放至室温,浸泡双足,1次20分钟,1日2次。搽干后,将青黛膏薄涂于纱布条上,夹在趾间或敷于患处。若继发感染加公英30g。脱屑型以雄黄膏、风油膏涂搽患处,早、晚各1次。角化型以用醋泡方:苍耳子30g,土槿皮 30g,青木香30g,皂角30g,大枫子30g,红花15g,加米醋1500mL,放置3~5天,取汁浸泡患处,1次0.5小时,1日1次。并用雄黄膏、风油膏外搽。

  ③自我调护: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足汗多者不宜穿胶鞋、塑料鞋,经常洗晒鞋垫、袜子;不与别人共用洗脚盆、毛巾、拖鞋;有足癣者,不要用手搔脚,洗脚后应立即洗手,以免传染到手上;手部有破伤要及时治疗,冬季手部皮肤干燥,可搽润肤油,防止有裂口,给真菌入侵造成机会;坚持治疗涂药,不要见效就停,这样容易复发,应坚持用药至症状消失后2~4周。

  (3)甲癣

  甲癣是因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多继发于手足癣,亦可同时出现,致病菌与手足癣相同。中医称此病为灰指(趾)甲、油灰指甲、鹅爪风。

  ①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措施有:30%冰醋酸外涂,每日1次,持续3~6个月以上。涂药前先贴剥甲硬膏、甲净片,并将病甲刮薄,使药液易渗入甲下。涂药时要保护好周围皮肤; 10%冰醋酸液浸泡有病甲的指趾,1日1次,1次10分钟,持续3~6个月以上;单个甲癣可拔甲,拔甲后继续外涂抗真菌药物,以防复发。

  ②中医治疗:以外治为主,无需内治。鲜白凤仙花1把,加明矾少许,捣成糊状,堆涂于病甲上,用塑料纸或腊纸封包,每日换1次,用至健甲长出;用棉花醮复方土槿皮酊或鹅掌风癣药水浸泡病甲,1次10分钟,1日2次;黑色拔膏棍加热软化,贴敷病甲,保持7~ 10天取下,用钝刀削刮已软化的角质,然后继续贴敷,如此反复,直至健甲长出。

  ③自我调护:甲癣的治疗贵在坚持,新甲长出取代病甲需3~6个月,此期间应连续用药,以防新生的指(趾)甲重新感染;要同时治疗手、足癣,否则易复发。

  糖尿病性大疱病中医如何治疗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以糖尿病伴发灼伤样水疱或大疱为特征的一种特异性皮肤病变,近年来国内杂志多有报导。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一般有较长的糖尿病史,多在3年以上,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有明显的神经及微血管并发症。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伴发水疱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如皮肤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营养障碍、糖尿病性肾病引起阳离子平衡紊乱等,致使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而形成水疱。中医认为,水疱属湿,无炎症性水疱属脾湿。本病多因脾气虚弱,运化无权,体内水湿不化,蕴阻肌肤而成疱。若伴阴虚,津液亏损,则疱液粘稠而量少。其临床表现为:水疱突然发生,好发于受压迫部位,如足趾、足踵,也可见于胫前、手及前臂。水疱大小不一,0.5~1cm左右,形似烫伤,疱壁菲薄,张力高,内含清浆,周围无炎症性红晕,可单发或多发,无任何自觉症状。表皮内水疱约两至数周痊愈,不留痕迹;表皮下水疱约2~3月痊愈,留有轻度萎缩性疤痕和色素沉着,偶见血疱或形成溃疡,常反复发生。

  (1)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脾虚湿蕴

  【主症】皮肤突发水疱,透明而无红晕,伴消瘦乏力,腹胀便溏,肢麻浮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濡缓

  【治则】健脾除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10g,苍术10g,茯苓15g,泽泻15g,滑石10 g,厚朴10g,生黄芪15g,苡仁15g,桂枝15g,鸡血藤15g。

  (2)外治

  用消毒针头穿破疱壁,放出疱液,青黛散水调外敷。

  (3)食疗

  食疗方有如下几种。

  山药粥:山药50g,生黄芪(布包)12g,苡仁20g,赤小豆20g,莲子12g,红枣10g,同煮至豆烂,去黄芪,加粳米50g煮成粥。早晚各食1小碗。功效健脾利湿,益气补虚。

  五品粥:见硬肿病。

  玉米须冬瓜汤:玉米须15g(布包),冬瓜100g,加水煎汤,去玉米须,调味食之。功效利湿消肿。

  (4)自我调护

  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发生水疱后,不要撕掉疱壁,以免继发感染。(稿源:飞华博客)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