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治疗措施如下:
(1)秋水仙碱(colchicine):秋水仙碱制剂为治疗急性痛风的特效药物,在用药的几小时内关节的红肿热痛即行消失。有时对诊断困难病例,可采用试验性治疗,以助鉴别诊断。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妨碍粒细胞活动,降低了粒细胞的趋化性,抑制粒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但对血尿酸增高并无影响。 (2)促尿酸尿药物(uricosuric drugs):丙磺舒(羧苯磺胺probenecid)、亚磺比拉宗(苯磺唑酮,sulfinpyrazane)及水杨酸盐类能阻止肾小管重吸收尿酸盐,促尿酸排出。但水杨酸盐类能阻止丙磺舒和亚磺比拉宗的促尿酸尿作用,因此两者不能并用。小剂量水杨酸类有滞尿酸作用,每日>4g才有排尿酸作用,患者很少能耐受此剂量。
痛风的治疗措施告诉我们在应用促尿酸尿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治疗的早期常有突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倾向,所以痛风的治疗措施通常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应完全控制痛风的急性炎症。
(3)别嘌醇(allopurinol):此药是嘌呤类似药,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黄嘌呤氧化酶可将其氧化生成别黄嘌呤;后者可与还原型黄嘌呤氧化酶紧密结合,是黄嘌呤氧化酶的强力抑制剂,因而阻断了次黄嘌呤及黄嘌呤转化成尿酸的过程,使血清和尿液中尿酸水平降低。但血和尿中次黄嘌呤及黄嘌呤水平升高,由于后两物的溶解度比尿酸大,所以在泌尿道中不易析出结晶,易被肾脏廓清。肾功能不良,促尿酸尿药物无效时,此药仍有效。其作用不被水杨酸类药物所抑制。别嘌呤醇口服易吸收,在体内大部分被氧化成异黄嘌呤(allaxanthine)。两者均通过肾脏排泄,故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