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神经系统 > 头痛 > 正文

偶尔头疼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在我们周围经常有人喊头痛 ,并为经常发作而苦恼 ,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了颅内肿瘤。其实 ,临床医生告诉我们 ,头痛越是经常发作 ,属于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越小。据统计资料表明 ,一般性的头痛 80%左右是紧张性或神经血管性头痛 ,或偏头痛。它们的发生或加剧都与精神因素有关 ,即大多是因受到劣性精神刺激 ,或脑力活动持续时间过长而发作或加剧的。股市的潮起潮落、麻将桌上的一赌输赢、学习的高度紧张、工作和社会竞争中得与失都是劣性的精神刺激。电脑旁的长时间工作、以及伏案疾书长时间用脑都容易造成大脑疲劳 ,引发头痛 。
预防这类头痛的最佳对策是讲究心理卫生和生活卫生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 ,不为股市乃至生活中得失所困扰 ,避开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不自寻苦恼。工作和学习讲究科学用脑,不过度疲劳 ,做到劳逸结合 ,保证每晚七八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尽量使自己的生活有规律。
丰富生活内容 ,学会科学的休息 ,也是防治这类头痛的有效措施。有人说 ,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就容易头痛 ,这话没有科学根据。事实上好头痛的人 ,大多是不会休息的人。那些终日钻研科学或伏案写作的文学家 ,却很少有人头痛的 ,诀窍在于他们善于休息 ,生活内容充实而丰富多彩。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直至 60岁时仍坚持每天到户外活动一小时 ,每周到郊外痛痛快快地玩半天 ,这也是他创作力永不枯竭和从来不头痛的原因之一。</P>
<P> 预防神经性头痛还应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因为不良的环境可扰乱人的情绪 ,而恶劣的情绪又是引发头痛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把自己的工作间布置得井然有序 ,把家居搞得窗明几净 ,再用鲜花、绿草点缀 ,保持空气清新。这样的环境定会使你心情舒畅 ,也许会忘了头痛 ,甚至不再发生头痛。

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症。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头痛常常由于过度劳累、紧张、受凉、睡眠少等原因引起。经过休息、充足的睡眠即会消失,不大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某些疾病引起的头痛,是一种信号,经过休息也不能恢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头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颅内的、颅外的;有头颅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许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头痛。
目前以头痛为主症者,多见于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颅内疾患、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和偏头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邪、悄志不和,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
1)临床诊断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头痛,只有通过对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的分析以及详细的检查才能做出结论。以下分析几种引起头痛的常见疾病:
1. 剧烈头痛伴呕吐,说明颅内压升高,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
2. 阵发性偏头痛,每次发作数分钟,面部电击样剧痛,说话、饮食或洗脸可诱发,见于三叉神经痛。
3. 头痛表现为后枕部痛、跳动感,多见于高血压病,当血压正常时头痛消失。
4. 剧烈头痛,伴眼眶痛,视力锐减,呕吐,多为急性青光眼。
5. 头痛伴鼻塞流脓涕,上午轻下午重,可能为鼻窦炎。
6. 头痛伴眩晕,可能为颈椎病、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一般处理
1. 注意观察和体会头痛发作的性质、时间、伴随症状,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 头痛发作时,减少活动,安静休息。必要时应用小量镇静安眠药。
3.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血压高者,应尽快按脑出血等疾病急救。
4. 怀疑是急性青光眼引起的头痛,不要盲目服止痛药止痛,应及时去眼科看病,挽救视力,否则很快会引起失明。
5. 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颅通定、安痛定等药,只能供临时止痛用。服止痛药过量会掩盖病情。另外,止痛药引起的过敏性皮疹也是常见的。
6. 针对病因治疗,如高血压引起头痛,通过降血压可使头痛好转。屈光不正引起头痛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使头痛消失。由脑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可以用扩张血管的办法止痛。
3)“是药三分毒”,以下介绍几则成功治疗各种“头痛”的秘方:
1. 取天麻25克,鸽子1只。杀好洗净,加调料炖汤,分两天吃完。一般食用2只鸽子即可痊愈,重者需3只。忌酒、海带。“天麻”性和味甘,可息风定惊,对孕妇因风热引起的头风有一定疗效,且对身体肥胖的孕妇有减肥的功效。
2. 用生白萝卜汁适量。每次两鼻孔各滴2滴,每日2次,连用4--5天,效果良好。忌吃花椒、胡椒。
3. 取山豆根面6克。用蜜调匀,敷患处。本方适用于偏头痛。
4. 用马兰头250克,青壳鸭蛋10个。同煮汤,蛋煮后剥去蛋壳,再放入汤内煮至黑青色即可食用。可治头胀头痛,鼻衄。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