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消化系统 > 胃溃疡 > 正文

饮食治疗为胃溃疡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1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根据上述原则,对溃疡患者适宜的烹调方法有蒸、煮、炖、烩、焖等,其加工出的膳食软、烂、易消化。不宜用油煎、爆炒、烟熏、腌腊、醋熘、凉拌等方法。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建议常吃水果和蔬菜,不仅可预防溃疡病,还能提供足够的矿物质。每日食盐摄入量以4~6克为宜。
  供给适量脂肪 溃疡患者每天脂肪供给量以50~60克为宜,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酪状脂肪,如牛奶、奶油、蛋黄、奶酪等,以及适量植物油。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不应少于1.2克。应选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牛奶、豆浆、禽类、水产类、瘦肉类等。
  避免或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 避免食用粗糙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竹笋类、干果等,以及生的、易产气的食物;少用或不用浓汤类、浓茶、咖啡、可可茶及部分调味品如芥末、胡椒粉、醋、辣椒等;禁用油煎、油炸及过热的食物,一般食物的温度以45~55摄氏度为宜。
  饮食治疗原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确保营养,以适量的食物中和胃酸。
  误区二:只吃细软食物食物中纤维素不足也是引起溃疡的原因之一。有人对溃疡患者随访,发现饮食富含纤维素的,胃溃疡复发率为45%;饮食过分细软者,胃溃疡复发率为80%,原因就是细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间较少,未能使唾液充分分泌。所以胃溃疡患者只要病情稳定,可以食用普通饮食,但应少食用或不食用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尽可能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
  胃溃疡的饮食治疗原则常见饮食误区误区一:牛奶疗法由于牛奶营养价值高且有较好的润滑特性,一直被广泛用于溃疡病的饮食治疗,直到后来被证明是一种强力促分泌剂后才停止使用。现已证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抗酸剂。所以,胃溃疡患者常饮牛奶并不利于胃溃疡愈合。然而,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对胃溃疡患者有益,故每日饮用250克是不会有问题的,也可将250克牛奶分2次在餐后饮用。可起保护溃疡面的作用。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以适当多喝牛奶,但每日不应大于500克,且应分2~3次饮用。
  为避免病人大便干燥,还需常吃些琼脂、香蕉、蜂蜜等能润肠的食物,这对溃疡病人很重要。
  开水冲鸡蛋疗方:鸡蛋1个,打入碗中,用筷子搅匀,用滚烫的开水;中熟后即可食用。现代医学认为,开水冲鸡蛋质地柔软.容易被胃消化吸收,可大大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溃疡病灶愈合。鸡蛋黄中含有卵磷脂,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疏水层,对胃粘膜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和抵抗有害因子入侵的防御作用。
  制订合理的饮食制度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说话,不看书报,不看电视;保持思想松弛,精神偷快。在溃疡活动期,以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好。以前有学者为溃疡病人制定了少吃多餐制,以避免过饱或过饥。近年来研究认为,尽管进食可暂时缓解疼痛,但少食多餐不断地刺激胃酸分泌,使胃酸分泌整曰处在活跃状态,显然不利于溃疡病愈合。因此,除急性发作期并发出血、呕血时短期少食多餐外,平时应坚持一曰三餐规律进食。
  烹调要恰当以蒸、烧、炒、炖等法为佳。煎、炸、烟熏等烹制的菜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溃疡面的愈合。
  不吃刺激性大的食物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以及过甜、过酸、过咸、过热、生、冷、硬等食物。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层至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渍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另外,溃疡病人还应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改变胃液的酸碱度,扰乱胃幽门正常活动,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这些食物不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但经过加工制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加强营养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促进溃疡愈合。泛酸多的患者应少用牛奶。

  饮食治疗为胃溃疡是怎样的?饮食治疗为胃溃疡有什么方法?饮食治疗为胃溃疡重点又是什么?  胃溃疡的治疗和饮食胃溃疡的饮食疗养饮食疗法是预防和治疗溃疡病的重要环节。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上一篇:胃溃疡治疗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