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骨病 > 腰肌劳损 > 正文

我有腰肌劳损, 能做什么类型的工作呢??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0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等,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腰肌劳损在慢性腰痛中,本病占的比例最大。多由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反复多次损伤;或由于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体位,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等引起。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者,使腰骶部两侧活动不一致,更易导致腰骰部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痛。患者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天气变化有关。腰肌劳损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腰部活动受限。
急性腰扭伤未获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
腰部软组织劳损,使腰肌容易疲劳且易出现疼痛,称慢性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属于慢性腰痛的症状之一,常发生于青壮年。发生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由于持续性弯腰工作或斜身位活动,使腰部肌肉疲劳或两侧肌肉活动不协调,日积月累而逐渐发生腰部肌肉纤维和筋膜的损伤。
二、在运动或生活中,发生多次轻微的肌肉拉伤或受到反复的牵扯,局部发生出血和渗血,而未引起重视或治疗,在肌肉和筋膜之间形成粘连,于是肌肉收缩时就出现疼痛。
三、腰背肌肉软弱无力,尤其是年龄较大或体弱而又缺乏运动的人,因腰背肌肉软委无力而不能很好地协同脊椎承负起身体的重
量。于久坐、久站或久行后,肌肉容易疲劳,进而导致劳损。此外,运动后受凉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
腰肌劳损可由按摩来缓解和治疗。具体方法是:
(1)家人按摩
①患者俯卧。先在患者脊椎两侧作几次掌擦法后,再用掌根揉,反复多遍。
②用拇指在痛点作揉、按,若有硬结或索条状物时,则要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并拢,以指尖施行拔筋法。
③揉两侧臀部,反复几遍。
④用拇指点揉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穴各15-20秒钟。
⑤双手叩打两侧臀部,切拍腰部(注意:切拍的作用力要在脊柱上),来回反复数遍。
(2)自我按摩
①坐着。双手半握拳,以拳背擦、揉、捶打腰部,约3-4分钟。
②用拳背的掌指关节突出部揉痛点,并用力按压约30秒钟。
③点按两侧肾俞穴约30秒钟。
④站立,轻柔地活动腰部。
开车的时候,要保持身体上半部分的直立,腰的肌肉长期处于同一种状态。有的人开车老喜欢用同一种姿势,时间长了,造成腰部肌肉一边松弛,另一边则负荷太重,负担过重的腰肌就很容易出现痉挛。为了赶时间连续开三四个小时车不停的人,腰肌劳损的情况更易出现。开一个小时左右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活动腰部,松弛紧张的肌肉。
腰痛是指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发生的疼痛。妇女由于有月经、孕育、分娩、哺乳等生理特点,同时又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妇科杂病及节育等病理特点,所以腰痛是常见的病症。经产妇女80%以上都可出现腰痛,特别是经期、孕期和产后的腰痛,常被认为是生理性疼痛,不需要特别治疗。实际上,妇女腰痛的程度因人而异,临床上有很大的差别,疼痛延续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些治疗,而更重要的是本人的自我康复保健。腰痛似非大病,但严重的也可影响工作和生活,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多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一般的妇女腰痛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子宫位置异常,盆腔炎、盆腔肿瘤、盆腔血症、放环等刺激,压迫神经也引起腰痛;骶棘韧带松弛、腰肌劳损可使腰部支持力增加而疲
劳产生腰痛;生育过多、人流过频、性生活过度或外感湿邪等也可产生腰痛。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预后
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能明显改善症状,特别早期见效更显,但本病往往易复发,应注意平时的工作姿势。如能配合功能锻炼,并持之以恒,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纠正不良姿势,经常变换体位,勿使过度疲劳。
2、注意休息和局部保暖,节制房事。
3、加强腰背肌肉锻炼,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其实无大碍,你不要总把他放在心上,这样你的心里会很难受,但也不是不注意,但不能太在意。一般的工作你都可以做,你要相信你和我们大家都一样。不能在心里上有阴影,这样一辈子都难缠,祝你开心健康!

答案补充

久坐久站 都不好,适当的运动下,扭下腰子运动下,不还这么年轻,这病是老年人得的
你没事的,平时注意下就行,爱做什么工作去做就行了。
工作适度,多多按摩就好!这是老年病常发的病,你才19,病情还不至于不能工作!
多多注意改正坐姿和站姿的习惯。

答案补充

哦,我以前踢球也姚肌损伤过,也是你这样,那我建议你修养好 再上班吧。
也可以变修养 边上班,先做些自己能做的工作。不行就不做了
把病先养好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