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反思择业失败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1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zlnow.com/pagead/iclk?sa=l&ai=BdEYhJlL8SO__DJza6wPK_7C1DIvKwXf1xfTNCcCNtwHgmBcQChgKIKy8kQooFDgAUOC_isv9_____wFgndHUgbAFsgEKd3d3LjM5Lm5ldMgBAdoBM2h0dHA6Ly93d3cuMzkubmV0L21lbnRhbHdvcmxkL3pjeGovemhleWUvMzg1MDQuaHRtbKkC9_ALoxOngz7IAuP20ASoAwHoAz7oA48E9QMABAAAiAQBkAQBmAQA&num=10&adurl=http://www.pioneers.gov.cn/webshow/cyy.php&client=ca-pub-1681215984289622");GgKwClickStat("经济","www.pioneers.gov.cn","afc","2000072952");" onmouseout="isShowGg = false;InTextAds_GgLayer="_u7ECF_u6D4E"">经济神话让人有些头昏外,更多的是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使得我在择业时走了许多弯路。

2000年7月我大学毕业。那个时候应该是找工作的黄金年代吧——网络还没有泡沫,创业时尚。所以,我绝对没有想过自己会找不到工作,整天考虑的只是自己会选择去什么样的公司。

  2、对BBS上留言的轻信。华为、中兴、联想好不好,历来争论很多。那时许多人将他们描述为地狱(尤其是华为),我有熟悉的人也进去工作了,现在过得很好。可见,偏见有时比无知更具有危害性。

  我很积极地投了一份简历给这个公司,并热切地盼望着能得到一个面试机会。因为当时我很迷信技术,认为这个公司可以让自己的技术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能量。那次初试进入复试的人数比例已经是10?1了(竟然有一千多人投了简历),其它公司一般都没有达到这样高的比例。我在通过了初试、复试后成了幸运的50人中的一个。当时的感觉真是“未来尽在掌握之中”。

  3、年少气盛太天真。刚毕业时,觉得自己从此可以大干一场,可以叱咤风云。钱、股份仿佛手到擒来,不关注公司本身的实力和潜能,更关注的是自己能不能做到一个高级职位,来个名利双收。

  那时,华为、中兴在各大BBS上被大学生骂得一塌糊涂,所以我根本没有考虑过这几家“口碑不好”的公司;同时,联想的工资太低,我不想去;北京的户口很难弄,我根本就没想过去试试。随手准备的几份简历,在求职信的结尾还画蛇添足地加上“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这样俗套得一塌糊涂的句子。而学校里接二连三地开宣讲会,我去听了,还顺便投了简历。

  我参加的最后一次宣讲会,也就是我后来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公司的宣讲会。这个公司正是当年学生创业的产物。一帮熟悉的“牛”师兄们在里面工作。老总也是高我几届的一个博士,口才非常好,适时地调动了我们年轻人的情绪,为我们画了好大一张饼:创业上市、股份、技术,还有民族自豪感等等。总之,我听完后的感觉就是,进去之后我不但会成为技术“牛”人,做出的东西技术是世界领先,还有可能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之内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后来上台演讲的是当时公认的技术超大“牛”(教育网中颇有名气),当他说到他当初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时,引用了他在斯坦福的同学的话,“在硅谷,优秀的人去小公司,一般的人去大公司”,台下的应届毕业生听了更是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4、还有就是对技术的过分迷信,这是理工科学校不经世事的学生常有的通病。

  1、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在大公司只能机械地做螺丝钉,小公司灵活,而且还可以身兼数职,能够培养自己的能力。却没有想到许多小公司机制不健全,公司为了求生存,经常会朝令夕改,致使个人发展没连续性,什么都懂一些,但是什么都不深入;培训福利不规范等。

  这两年工作形势不景气,大家也务实了好多,也许很多人再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当时毕业工作的人很多都经历过这一段,并在随后的泡沫中被迫或者主动调整。现在想起来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