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第四,自卑心理。少数人在生活中可能处处不如人。当他们看到丑的东西时,就会有意识地与其作比较,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还不错。于是,他们从中得到了短暂的快感和满足,并获得了更多自信的理由。北京阿尼玛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刘晓祯 (转自:生命时报)
第三,“移情”心理。如同诗人看见菊花就想到自己的高风亮节一样,一些观众看到丑的人和事时,就会联想到自己也曾是或者仍然是一只“丑小鸭”,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审美多元化。对选丑的热衷恰恰反映了人们审美取向多元化趋势。说到底,人们喜欢美、追求美,就是因为美能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愉悦,而审美取向多元化所引发的审丑心理,也是由于丑同样能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
而那些喜欢看选丑、追捧丑星的人,他们的心理则不尽相同。第一,认可丑星内在气质。丑人往往因为外形不佳,培养出一种甘当绿叶的精神,人们也认为这种丑是可爱的、平和的。另外,丑人长期无人问津,反而培养出极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尤其是那些成功的丑人,往往具有特别的自信。人们常会被其坚强隐忍的内在气质所感动,而不在意他们的容貌。
其实,参与选丑人士的心态不难理解,他们把丑当成特立独行、张扬个性的标志,常有种“与大多数人不同就是有个性”的心理。于是在对待美丑这个问题上,他们自然会想,大多数人不是喜欢美吗,我偏偏要选丑的,希望以此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
如果有人说你或你的某样东西丑,你一定不会高兴。但是,最近美国评选世界上最丑的狗,却引得狗主人们趋之若鹜。获得最丑称号的狗,也让主人大大地风光了一把。无独有偶,电视屏幕上也不乏当道的“丑星”,有的人甚至还成了大众心中的偶像。选美比赛并不稀奇,因为对美的向往是人的天性。可是,现在竟有这么多的人热衷于选丑、热衷于追捧丑星,这实在让人感到诧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