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花儿乐队: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知道要什么?因为现在社会的信誉感很低,别人对你好你就觉得他是不是图我什么啊?我们四个人就是80后的脸,60后的心理。因为我们虽然是80后,但生活在60后统
杨葵:每一代都有陆涛这样的人,而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谁让你给他那么多钱?给那么一个不靠谱的小孩,活该嘛!而且80后对别人的感受没那么看重,比如他使别人赔钱了,我们觉得他应该负疚,那是因为我们认为钱很重要,而换位思考一下,他认为钱可有可无,所以他完全没有负疚感——我们又何必强迫他内疚呢?
石康:所有年代出生的人在那个岁数都缺少责任感,对80后你还能说一些责任感,对70后、60后,你连这个词都说不出来,因为他生存还受到威胁呢。一个人没工作就会饿死,你怎么能谈责任?这叫只能如此,没的选。80后是有选择的,我失了业,可以吃父母、蹭朋友,可以打个比我的理想薪水差一点的零工,也可能设法拿高薪,还可能拿低薪,但是做我喜欢的工作。
拿陆涛来说,他的奋斗哪一次不是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富爸爸给了他2000万,第二次赔了前女友老爸的2个亿,还一点儿内疚都没有——80后干事业缺乏责任感?
开创事业:好高骛远与注重眼前利益交织
杨葵:这就是一种范儿。年轻不懂事,在那拿范儿呢。他们不太思考,凭激情做事,认为这样帅,其实情感还没定型呢,谈不上独占。
石康:有处在社会金字塔上方的80后,比如富家子,也有放牛娃,他们呈多元化分布。如果你非说80后势利、霸道,那第一我就看出嫉妒来。80后首先生于物质条件远胜于70后、60后的社会现实中。我是60后,我们这一代人从小视野非常狭隘,根本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样的,美国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神话国度。我连空调这个词都不知道,夏天就知道太热了,自己默默卷一凉席,跑到马路边睡。现在的父母谁敢让孩子睡在马路边。所以不能孤立地谈80后,要把时代与他的道德取向摆在一起。
杨晓芸: “我想跟你好,谁也拦不了;我想跟你处,谁也挡不住!”夏琳:“吃橘子吗?吃,我把皮剥了;不吃,我把你的皮剥了。”陆涛:“我告诉你夏琳,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老婆了,想找死就找别的男人说话看看!”——专一与博爱并存是80后的爱情观?
爱情独占性:爱你就要霸占你
李红楼:对于爱情,80后的确比70后更随便、看得更开,这是由于我们交友的手段比以前更加多样化。我高中谈恋爱时还通过写情书表白,现在完全可以通过短信、邮件或者qq、msn留言,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80后约会也更加方便,所以一个人拥有好几个“异性密友”的情况已经相对普遍。
花儿乐队:80后都20多岁了,谈恋爱都开始务实了,很多女孩不就喜欢大肚子秃头的有钱人吗?还有的人也挺想天长地久的,但现实残酷啊。现在真正生猛的是90后。
杨葵:见异思迁这事儿在60、70后身上也大有人在,但原来大家都偷偷摸摸的,我们那时候想见异思迁,可姑娘们都防着我们啊。80后不认为这是什么不道德的事情。我个人不喜欢这种对待感情的方式,但我尊重别人,而且谁年轻时不做荒唐事啊?
石康: “新娘嫁的不是我”作为一个现象,每个时代都有,比这更可怕的现象是以前都能接受,像指腹为婚,还有更早期的贵族联姻。但80后终于有一个土壤让他们能够合法地表现这些情绪了。以前,在一个村里,如果一个女的找了几个男的,会有人说她是破鞋,甚至把她扔到池塘里淹死,用各种手段打压人的欲望。而现在社会比较宽容了。
赵宝刚:现代人不讲一生一世,感情在就好,不好就散。我们采访了一些家长,对我们这么描写80后,比如闪婚,家长就绝对不同意,但我想告诉家长们,今天的孩子就这样,你不接受但它存在。
杨晓芸和向南结婚离婚复婚,全是闪电式的;夏琳夺了好友米莱深爱的男友,米莱却还对抛弃她的陆涛说:“我只知道我在被你骗得团团转的时候心里是最满足的。”而华子和向南的关系时好时坏,全看他们是否同时喜欢上一个姑娘——80后是否把见异思迁当成了性情中人?对于“新娘嫁的不是我,是好友”这种事是不是越来越接受?
爱情闪电式:传统与叛逆交织
李红楼:首先我们面临了人口高峰,我们入学时还很稀缺的职业到毕业时已经成了供大于求的职业,而且独生子女政策让我们有时候很孤独,没有倾诉的对象,这造成了很多80后不成熟、性格变化较大的现状。
现在还用另一个词语形容80后,叫势利,我觉得它不是负面的,它是根植于人性,是人性更合理的要求。没有人不势利,而且势利不是依一个人的意志决定的,是社会安排的。比如下级服从上级,上级说什么他都听,你说这人真势利,专门讨好上级。可你不这么着,社会怎么运作啊?因为社会是有结构的。你跟80后小孩聊聊天,会发现小孩没那么势利,至少没有那种深刻的势利,如果非用一个词形容他们,他们表现的是虚荣、肤浅,但最起码没有上几代人的狭隘,他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宽容和开放的社会中。
如果说到自私,人人都自私啊,自私是人性的特点。斯宾诺莎说过:任何一件事物,第一个性质就是自我保存。但是“独立”是文化上的新词,就是有自我意识,他不按别人灌输的去做,因为他不是机器,新时代呼唤出这样一批独立、有自我意识的人。
石康:我觉得不成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以前的人刚七八岁就把他教育得跟小老头似的,也就是说他的思想七八岁就定型了,一个人没有活力是很可怕的现象,价值观特别单一,以为能吃好喝好,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美好的生活。现在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变成相对开放,年轻人意识到个人存在的社会现状,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
赵宝刚:其实还是迷茫。80后不会去固守一种东西,比如说辞职就辞职,过去谁敢?我们指责他们不进取,实际上是说他们的不稳定性太强了。
剧中大款的女儿米莱对很多事不在乎,如遇难关,便靠使小聪明或小性子糊弄自己和别人,代表台词“是不是我这么光芒四射,才晃得你胡说八道?”而夏琳说:“我只能自己去创造机会,别人再大的事儿也是别人的,自己再小的事儿也是自己的。”陆妈妈告诉儿子亲生父亲要从美国回来了,陆涛头也不抬地说“见面就算了,让他把遗产打我卡里吧”!——80后自我中心的特质暴露无遗,这表明他们是“独立”还是“自私”?
自我认知:以自我为中心,表面成熟内心幼稚
李红楼:其实80后没什么年龄优势,因为70后也曾有和我们同样年轻张狂的岁月,只不过我们成长的环境和经历更具特殊性,80后经历的社会形态和变化跨度更大。
杨葵:年轻肯定是资本,但我感觉80后更焦虑,因为70、60后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轨道单一,但80后的人生选择多了,焦虑到不知选什么才好。
石康:我觉得“把年轻当成资本”是特别庸俗的想法,人生不是一个投资获利的过程,“我年轻我怕谁”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他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他心目中怀有希望和梦想,而且这些希望和梦想和别人不一样,不是一个社会就只有一个希望和一个梦想,它是各式各样的。它只是表现了他们乐观的态度,不管他们过得有多惨,他们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这才是他们的集体精神。
赵宝刚:这倒不是,这是一个诱惑的时代,欲望的时代,实际上对个人发展没好处,所以,我们讲的是在奋斗过程中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不要有过多的欲望。
剧中经常挂在年轻人嘴边的台词是“我这么年轻我怕谁啊?”——年轻是80后的资本吗?
年龄优势:我年轻我怕谁?
50后的导演赵宝刚拉着60后的作家石康,拍摄了关注80后大学毕业生爱情、事业、生活的青春励志剧《奋斗》,在大学生及白领阶层反响强烈。痴迷的观众们还专门整理了《奋斗》的经典台词,按照主人公陆涛、夏琳、杨晓芸、华子等人的范儿修正自己。当然,也有人不屑《奋斗》中的80后,甚至认为他们所谓的奋斗是在“玷污”“奋斗”。
务实、自我、性开放、霸道、缺少责任感,是人们对80后的普遍印象,这在《奋斗》中同样有所体现,比如为获得北京身份,露露可以狠心甩掉男友投向男友哥儿们的怀抱,比如杨晓芸、向南“轰动式”的结婚离婚再复婚,比如陆涛得知从未谋面的富爸爸回国时,不屑地撂上一句“见面就算了,让他把遗产打我卡里吧”。所有这些,全都毫不留情面地点到了80后的软肋。但是,80后绝不只是缺点缠身,尤其在编剧石康、导演赵宝刚眼中,他们富有激情,渴望独立,拥有梦想,也懂得自我解嘲,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问自己: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在记者分别对50后的导演赵宝刚、60后的作家石康和杨葵以及80后的花儿乐队和李红楼的采访中发现,几代人关于“80后”的观点不再像以往一样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