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短信的魔力到底在哪里?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1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15年前,尼尔·帕普沃思给朋友发了一条“圣诞快乐”的短信,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就这样诞生了。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如今,全球每天有数十亿条短信通过电波传递。在我国,人们对短信也偏爱有加。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2177.6亿条,比去年同期增长58.8%。短信究竟有何魔力,让人们对它如此“宠爱”?

  短信帮人回避压力

  一位“拇指一族”告诉我:“不仅我们爱发短信,你看看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哪没有发短信的人?”

  短信背后蕴藏着诸多心理因素,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想法更容易用短信表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直接的语言交流会伴随着人际压力。其一。当你表白某种情感或提出某项要求时,可不希望遭到拒绝。而短信让人感到,反正把心里想的都发出去了,又不会遭到别人直接的拒绝,这就会让压力感减轻很多。

  其二,如果朋友提出不合理要求,直接拒绝也有压力,因为语气中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满。而短信不附带任何情绪,能帮助人们从正面回避压力,让人备感轻松。

  短信不那么唐突

  你和朋友沟通时,选择不同的通讯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首先,我们来看看邮件。你给朋友发了一封信,作为收信方,掌握着主动权,他可以控制回信的时间;而发信方则相对被动,只能耐心等待。

  其次,电话是这三种沟通中最直接的方式。当电话铃一响,对方就不得不突然中断思路,接听电话,这可能会影响其工作。另外,电话里朋友必须立即对你的信息给出反馈,而如果你要谈的是比较棘手的事情,需要对方更慎重考虑的话,有些人在面临人际压力的时候不太擅长处理,或者勉强同意,或者干脆拒绝,这对沟通的双方来说都不是最好的结果。

  最后,短信是一种折中的方式,在朋友繁忙时,既能起到告知的作用,又能让他有充分时间思考。收短信的人会感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得到了尊重。虽然你可能需要等待对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里来处理,却更有可能收到更准确的答复。

  语言交流不可少

  此外,人们喜爱短信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价格低廉,一条一角;很多有趣的短信可以长期保留,娱己也娱人等等。

  既然短信的好处多多,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取代其他的沟通方式了呢?当然不是。短信能够简单交流,但却远远不能满足深度交流的需要。首先,短信的输入很费时间。其次,短信只是由文字构成,而没有声调和表情,不够生动。深度交流一般涉及比较复杂的东西,如两个有误会的人谈心,如果靠短信,只能挑重要的说,简单的文字不能最大限度地表达意思,没准还会引起新误解。而电话沟通就会用语气配合文字,可能同一句话,效果就会差别很大。面对面交流会有更多附加信息,如肢体动作、眼神、笑容,可以更准确地完成深度交流。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 陈侠(转自:生命时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