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作者在文中提出,通常说,因悲伤而哭泣,因害怕而逃包跑。他以为这种说法不对。事实上,神经系统对情绪刺激有一种先天的反射适应,它引起身体变化,即内脏的和骨骼肌肉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可感知的,它引起的知觉就是情绪。因此事实上和通常说的相反,是因哭泣而悲伤,因逃跑而害怕。
美国詹姆士(1842~1910)著,1884年发表于《心理》杂志,1890年曾收入《心理学原理》一书中。1894年作者为答复论文引起的议论,又发表了有关情绪问题的第二篇论文,对前一论文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由于1885年荷兰生理学家朗格发表了类似的观点,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詹姆士-朗格的情绪学说。这一学说曾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也受到不少批评。但是,情绪和肉体的关系密切这一主张则载入心理学史,作者的这些论文也成为情绪学说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