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Q分数,是被试无法回答的题目数。MMPI十分庞大,能提供十分丰富的信息,但实施起来也较费时,尤其是对病人更为困难,往往要分段实施。后来,有许多人研究MMPI的新应用,总结、演化出了多达200种以上的量表。也有人尝试缩小这一测验的规模,减少测验题目,缩短了测验所需的时间。
此量表是测定被测试者对其行为,特别是其病理性表现的控制能力。
5.控制力(Cn)
此量表是评估一个人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和对社会团体尽义务的程度。
4.社会责任感量表(Re)
此量表用于判别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支配能力的强弱。
3.支配性量表(Do)
此量表用于评估被测试者的依赖性水平。
2.依赖性量表(Dy)
此量表是为了研究不同焦虑水平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焦虑水平高的被测试者对简单工作完成得好,对复杂任务完成较差。
1.外显性焦虑量表(MAS)
5个附加量表包括:
此量表是为了鉴别对社会性接触和社会责任有退缩回避倾向者。
10.社会内向量表(Si)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有躁狂性症候的精神科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包括:气质昂扬,爱说、精力充沛、易怒、思维奔逸、抑郁气短等。
9.轻躁狂量表(Ma)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包括:思维、感情和行为混乱。
8.精神分裂症量表(Sc)
此量表是为了测定精神衰弱的一般性症候类型而制定的。精神衰弱的特征为:焦虑、强迫动作、强迫观念、无原因的恐怖等。
7.精神衰弱量表(Pt)
此量表是为了区分那些被判断为具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自我概念、猜疑心、过度地敏感、意见和态度生硬等偏执性人格而制定的。
6.妄想量表(Pa)
此量表也叫男性-女性量表,它原来是为了鉴别男性同性恋而制定的。反映被测试者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程度。
5.性度量表(Mf)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那些被诊断为非社会性类型和非道德类型的精神病态人格的患者而制定的。这种病态的特征是说谎、偷盗、性异常、酗酒等,但不包括重大犯罪行为。
4.精神病态量表(Pd)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对紧张状况产生歇斯底里反应的患者而制定的。癔病的特征是心因性的不随意肌体机能丧失和机能障碍。
3.癔病量表(Hy)
此量表最初是为评价
抑郁症候而制定的。抑郁的特征是缺乏干劲,对未来没有希望,一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极其不满。
2.抑郁量表(D)
此量表原来是为了鉴定疑病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一种过度的关心,担心自己有病或不健康。
1.疑病量表(Hs)
10个临床量表包括:
此量表用于测验受测试者是否愿意议论个人事情,它与智力、教育以及社会地位有关。分数过高,可能是被测试者不愿合作。
4.修正量表(K)
此量表由一些不经常遇到的问题组成。分数提高表示被测试者回答问题不认真或者理解错误,表现出一组相互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
3.伪装坏量表(F)
此量表用于检测被测试者是否在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企图给人一个好印象。
2.谎言量表(L)
此量表反映被测试者回避问题的倾向,如果在前面400题中原始分数大于30,则说明被测试者对问卷的回答不可信。
1.疑问量表(Q)
其中效度量表包括:
原始的MMPI由550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涉及一种行为或态度或认知内容。测验分为13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临床量表,3个效度量表,它们是:
经过60多年的不断修定,补充,被翻译成100 多种文字,在几百个国家里进行了使用,有关研究文献浩如烟海,已经发表的文献或专著超过万篇(本),至今已发展得极为成熟。它从多个方面对人的心理进行综合的考察,是世界上被使用次数最多的人格测验之一。MMPI于80年代被引进中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了标准化修订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修正完善,MMPI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运用。该测验适用于年满16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水平,没有影响测试结果的生理缺陷的人群。尽管它原来是根据精神病学临床实践而编制的,但是它并不仅仅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和研究工作,也广泛用于其他医学各科以及人类行为的研究、司法审判、犯罪调查、教育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心、心身医学门诊、精神病院、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大中学校等部门都有广泛的运用,对人才心理素质、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程度的评价都能有较高的使用价值。MMPI还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和精神医学工作者必备的心理测验之一。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測驗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測驗(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MMPI)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S.R.Hathaway)和麦金力(J.C.Mckinley)于40年代制定的,是迄今应用极广、颇富权威的一种纸-笔式人格測驗。该问卷的制定方法是分别对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进行预测,以确定在哪些条目上不同人有显著不同的反应模式,因此该测验最常用于鉴别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