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初中课程中有关概率和统计学的知识内容,偏多偏抽象,有些内容甚至比高校某些文科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相关内容还要深刻和抽象。结果,初中学生对这些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也感到教学效果不好。可以说,由于教材“既难学又难教”的缘故,确确实实成为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还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原因。
黄光扬教授20多年来长期从事考试命题和教育评价的专门研究,近几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和各科题目编写质量问题,有心收集了一大堆有关偏题难题怪题纰漏题的实例,发现这些问题形式种种,不一而足。黄光扬教授以新华社西安分社2005年8月30日的一则电文为例:说是由北京某考试研究中心主编、陕西某出版社出版的参考书《中学教材全解》,其中有一套名为《历届相关中考试题浏览》的几何试题。西安市有一位叫郑英的退休老师,做完这套几何试题后,令他感到十分吃惊的是,总共42题,竟然有14处错误。虽然这是典型的例子,但黄光扬教授用比较肯定的语气说:“许多中小学教材、教辅以及各种考试练习册中,处处可以找到不符合考试命题科学要求的偏题难题怪题纰漏题,它们确实给学生带来了不良的教育和心理影响。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还没有被人们所关注。”
黄光扬教授认为,偏题难题怪题纰漏题会不断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计划,不断浪费学生的学习精力,不断消磨和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或考试时间,不断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制造假信息使教师对学生做出失真的判断。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绊脚石。
教师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比比皆是
“中国教师确实令人敬佩,特别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在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驱动下,许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超越教科书规定,拔高教学要求。尤其是毕业班教师,只怕自己教的学生吃不饱,只怕自己教的学生学不好,只怕自己教的学生考不好。于是,他们都倾向于提高学习难度、扩充学习内容、增加新题型训练、布置更多更难的作业练习等,还推介甚至要求学生购买一些书名特别引人的课外参考书,诸如‘考卷精粹’、‘顶尖冲刺’、‘能力强化’、‘名校名师’、‘素质训练’、‘考前必读’以及‘最后几题考什么’之类的学习参考书。”黄光扬教授这样描述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要求的原因和表现。
研究中考高考命题的专业人士可能会知道,就整体来讲,“文革”前的中考高考题目,普遍比“文革”后的题目容易些,“文革”后的中考高考命题随着教育发展和升学率提高,不但没有下降,有的时候还越来越难,特别是中考命题。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中考制度也做了相应的变革。原先期望会降低中考命题难度,但实际上,与过去相比不见得试题更容易做。有些地方的中考试题好像是奥赛题,简直是选拔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大作家和科学天才的架势,这种命题导向不仅会助长“题海战术”、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基础教育的使命和素质教育的初衷。
“如果我们的考试命题和教学工作都能严格统一到教材规定的内容范围和教学要求之中的话,我们的学生和任课教师都不至于那么累。在招生过程中,命题难了分数自然压低,可以选拔;同样,命题容易了分数自然抬高,照样可以选拔。从中考学生升学结构以及教育测量原理来看,命题容易些根本不影响选拔的区分度问题。既然都可以选拔,为什么要把题目弄得那么难。”黄光扬教授这样评论这一问题。
课堂教学“夹生饭”现象令人痛心
目前许多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还不很令广大学生和家长感到满意。“比如,教师追求课堂教学进度和学习难度,没有关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把重心放在例题或习题的讲解上,而不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教师把思路和精力放在题海战术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方法、理解技能、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等方面;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对着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或平铺直叙,几乎成为百分之百的教科书主义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故意在课堂教学上留有一手,让学生吃‘夹生饭’,暗地里则另有它谋。所有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始终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学生每天面对各科教师所布置的大量家庭作业,完成作业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进一步看书和理解,碰到难题要么放弃,要么浪费时间瞎做一番,结果是学生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习信心越来越低,学习焦虑越变越大,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黄光扬教授把自己了解到的低效教学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告诉记者。
“要问素质教育在哪里,别再骑着毛驴找毛驴”,最后,黄光扬教授这样形象地说。他告诉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要继承传统教育中优秀的东西,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教育的问题,要不断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因为,我们今天教育改革想抛弃的一些东西,正是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视之为珍宝和求之不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