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盆腔 > 正文

尿淀粉酶升高是怎么回事,尿淀粉酶升高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1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尿淀粉酶升高部位:

盆腔

尿淀粉酶升高科室:

外科 泌尿外科

尿淀粉酶升高相关疾病:

暂无

尿淀粉酶升高相关检查:

尿淀粉酶升高应该如何诊断

  1.白细胞计数 轻型胰腺炎时,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但在严重病例和伴有感染时,常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也增高。

  2.淀粉酶测定 这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但并不是特异的诊断方法。在发病早期,胰腺血管有栓塞以及某些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的严重破坏,则可不增高。有时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淀粉酶升高概述:

  发生胰腺炎等疾病时,由于胰腺 组织出现炎症等病变,胰淀粉酶会进入血液并从尿中排出,使患者血 液淀粉酶升高并在尿液中检出淀粉酶。

尿淀粉酶升高病因:

尿淀粉酶升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甚多,存在地区差异。在我国半数以上由胆道疾病引起,在西方国家,除胆石症外,酗酒亦为主要原因。

  1.胆道系统疾病 正常情况下,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Vater壶腹者占80%,汇合后进入十二指肠,这段共同管道长约2~5mm,在此“共同通道”内或Oddis括约肌处有结石、胆道蛔虫或发生炎症、水肿或痉挛造成阻塞,胆囊收缩,胆管内压力超过胰管内压力时,胆汁便可反流到胰管内激活胰酶原引起自身消化,即所谓“共同管道学说”(common duct theory),50%的急性胰腺炎由此引起,尤其以胆管结石最为常见;若胆石移行过程中损伤胆总管、壶腹部或胆管炎症引起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如伴有十二指肠腔内高压,导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产生急性胰腺炎;此外,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释放出激肽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引起急性胰腺炎。

  2.酒精或药物 在欧美国家酗酒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我国近年也有增加趋势。酒精能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使胃酸分泌增加,十二指肠内pH值下降,使胰泌素分泌旺盛,胰腺外泌增加;长期酗酒可刺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使乳头发生水肿,妨碍胰液排出,其原因符合“阻塞-分泌旺盛学说”。有些药物和毒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或促使胰液外分泌亢进,或促进胰腺管上皮细胞增生、腺泡扩张、纤维性变或引起血脂增高,或促进Oddis括约肌痉挛而引起急性胰腺炎,如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噻嗪类利尿药、L-天门冬酰胺酶、有机磷杀虫剂等。

  3.感染 很多传染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原发病愈合后,胰腺炎自行消退,常见的有腮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败血症等。蛔虫进入胆管或胰管,不但可带入肠液,还可带入细菌,能使胰酶激活引起炎症。

  4.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 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高脂血症时,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损害血管壁;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合并胰腺炎且病情严重,病死率高;25%~45%的病人有胰腺实质钙化和胰管结石。结石可阻塞胰管,同时钙离子又能激活胰酶原,可能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原因。

  5.手术创伤 上腹部手术或外伤可引起胰腺炎。手术后胰腺炎多见于腹部手术,如胰、胆道、胃和十二指肠手术,偶尔见于非腹部手术。其原因可能为术中胰腺损伤、术中污染、Oddis括约肌水肿或功能障碍,术后使用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水杨酸制剂、吗啡、利尿药等。此外,ERCP也可并发胰腺炎,多发生于选择性插管困难和反复胰管显影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ERCP时胰管插管成功率在95%以上,但偶有在胰管显影后,再行选择性胆管插管造影时不顺利,以致出现多次重复胰管显影,刺激及损伤胰管开口;或因无菌操作不严格,注入感染性物达梗阻胰管的远端;或注入过量造影剂,甚至引致胰腺腺泡、组织显影,诱发ERCP后胰腺炎。国外学者认为,反复胰管显影3次以上,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轻者只有血尿淀粉酶升高,重者可出现重症胰腺炎,导致死亡。

  6.其他

  (1)血管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均可致动脉管腔狭窄,胰腺供血不足。

  (2)妊娠后期:妇女易并发胆结石、高脂血症,增大的子宫可压迫胰腺,均能致胰液引流障碍、胰管内高压。

  (3)穿透性溃疡:十二指肠克罗恩病波及胰腺时,可使胰腺腺泡破坏释放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

  (4)精神、遗传、过敏和变态反应、糖尿病昏迷和尿毒症时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

  (5)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肿瘤等可引起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增高,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少数胰腺分离时主胰管和副胰管分流且引流不畅,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

  (6)特发性胰腺炎,原因不明约占8%~25%。

  (二)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致病途径不同,却具有共同的发病过程,即胰腺各种消化酶被激活所致的胰腺自身消化。正常情况下胰腺能防止这种自身消化:

  1.胰液中含有少量胰酶抑制物可中和少量激活的胰酶。

  2.胰腺腺泡细胞具有特殊的代谢功能,阻止胰酶侵入细胞。

  3.进入胰腺的血液中含有中和胰酶的物质。

  4.胰管上皮有黏多糖保护层。当在某些情况下上述防御机制受到破坏即可发病。

  在病理情况下,因各种原因导致胰管阻塞,胰腺腺泡仍可持续分泌胰液,可引起胰管内压升高,破坏了胰管系统本身的黏液屏障,HCO3-便发生逆向弥散,使导管上皮受到损害。当导管内压力超过3.29kPa时,可导致胰腺腺泡和小胰管破裂,大量含有各种胰酶的胰液进入胰腺实质,胰分泌性蛋白酶抑制物(PSTI)被削弱,胰蛋白酶原被激活成蛋白酶,胰实质发生自身消化作用。其中以胰蛋白酶作用为最强,因为少量胰蛋白酶被激活后,它可以激活大量其他胰酶包括其本身,因而可引起胰腺组织的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出血及坏死。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