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针灸大全 > 正文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疖是单个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以头面、颈项及腋下多见。临床表现为初起呈红、肿、痛的小结节,之后逐渐肿大而成椎形隆起,最后疖中央变软化脓。大的疖肿,可伴畏寒发热,其中面部疖肿危险性较大,处理不当易致颅内感染。
    针灸治疗疖肿的现代报道,最早大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后来也陆续有些零星资料。自80年代以来,在观察例数、治疗方法及效果上都有极大的发展和提高。除了传统的艾灸法外,用火针、电针转刺、粗针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针灸治疗疖肿的平均有效率在95%左右。有人曾对比观察了粗针与抗菌素对疔疮、疖肿和痈的治疗效果,发现粗针优于抗菌素[1]。
 
【治疗】
 
    粗针
   (一)取穴
    主穴:神道透至阳。
    配穴:大椎、命门。
    (二)治法
    针具:为特制不锈钢针。主穴针长72毫米(针体55毫米,针柄17毫米),直径1.2毫米;配穴针长64毫米(针体47毫米,针柄17毫米),直径1.0毫米。
    以主穴为主,病程短、体格壮者加大椎,病程久、体格弱者配命门。操作:取准穴后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持针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体压低贴近皮肤,循脊中线向下缓缓进针。主穴进针55毫米,配穴约40毫米,针体须与脊中线平行,留针1~6小时(病久者3小时左右)。每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2、无效:略有好转或未见改善。
    共治疗疖肿、疔疮、痈2099例,痊愈者2017例(治愈率96%),其中针1次获愈者193例[1]。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手三里、养老、风池、曲池、委中。
    阿是穴位置:即疖肿之顶部(下同)。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选加配穴,颈项部疖加风池,面部疖加手三里,发热加曲池等。阿是穴用艾卷回旋灸,或隔蒜隔姜灸,艾炷底径0.6~0.8厘米,高1~1.2厘米,成锥形,蒜片或姜片厚如硬币。灸的时间与数不拘,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一般6~15分钟)。阿是穴亦可消毒后以三棱针挑出脓液(无脓者刺血),再熏灸,灸后用纱布包敷。手三里、养老灸至局部感热者至不热,不感热者至灼热。作法穴针刺,用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治疗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306例,有效率99~100%[2~6,12]。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合谷、曲池、足三里。
    阿是穴位置:疖肿之顶部。
    (二)治疗
    仅取阿是穴,如疼痛剧烈,发热头痛者酌加配穴。以28号1.5~2.5寸长毫针自患处(阿是穴)基底部向中心横刺四针。针尖集中于中心点,针柄接通G6805电针仪。采用断续波,频率240~300次/分钟,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每次电刺激15~20分钟。配穴,用泻法,中强刺激,留针15分钟,并予间断运针。每日或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适用于早期疖肿未溃破时。治疗63例,治愈率94%。于2~6月后随访,未见复发[7]。
    火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上一篇:癔症
下一篇:痹证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