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针灸大全 > 正文

颈椎病(1)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其部分症状分别见于中医学的“项强”、“颈筋急”、“颈肩痛”、“头痛”、“眩晕”等病症中。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慢性退变(髓核脱水、弹性降低、纤维环破裂等)、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相应缩小、椎体后缘唇样骨质增生等压迫和刺激颈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而致。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其病变好发于颈5~6之间的椎间盘,其次是颈6~7、颈4~5之间的椎间盘。颈椎病按其受压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等。开始常以神经根压迫和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以后逐渐出现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X线颈椎摄片可见颈椎体有唇状骨刺突出,小关节及椎间孔周围骨质密度增加,颈椎前突生理曲度消失。
  1.风寒痹阻 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致颈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发冷,遇寒加重。或伴形寒怕冷、全身酸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2.劳伤血瘀 有外伤史或久坐低头职业者,颈项、肩臂疼痛,甚则放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3.肝肾亏虚 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祛风散寒、疏筋活络,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颈项局部取穴为主。
     大椎 天柱 后溪 颈椎夹脊
方义: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针灸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经活络;后溪、天柱分别属手足太阳经,天柱为局部取穴,后溪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二穴配伍可疏调太阳、督脉经气,通络止痛;颈椎夹脊穴具有疏理局部气血而止痛的作用。诸穴远近相配,共奏祛风散寒、疏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
  加减:风寒痹阻者加风门、风府祛风通络;劳损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足三里补益肝肾、生血养筋;根据压痛点所在取肩井、天宗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调理胃肠。
  操作:大椎穴直刺1~1.5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导;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施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项、肩臂部传导;其他穴位按常规针刺。
  2.其他疗法
  ⑴ 皮肤针:叩刺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使皮肤发红并有少量出血,然后加拔火罐。
  ⑵ 耳针:取颈椎、肩、颈、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肝、肾。每次选3~4穴,毫针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⑶ 电针:取颈部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中俞、大杼、大宗。每次选用2~4穴,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刺激20分钟。
  ⑷ 穴位注射:取大抒、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用1%普鲁卡因2ml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各2ml,每穴注射0.5ml。
  【验案举例】
上一篇:震颤麻痹
下一篇:支气管扩张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