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中医护理 > 正文

外感病症护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⑨清热凉血解毒中药宜偏凉服用。

  (4)寒湿痢:

  ①一般护理。

  ②注意卧床休息,腹部保暖。给予阳和膏加肉桂、丁香粉少许贴敷脐部。

  ③宜素半流食,适当食用些酱姜、生蒜等有益,忌生冷食品。

  ④针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可加灸。温中散寒、止痛和中。

  ⑤中药汤剂宜饭前温热服下;恶心者可少量多次分服。

  (5)虚寒痢:

  ①参照"寒湿痢"内容。

  ②饮食以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宜进温补脾胃之品,如山药、糯米、红枣等。

  (6)休息痢:

  ①发作时参照"湿热痢"、"寒湿痢"护理内容。

  ②平时重视饮食调养、生活起居,适应气候节气变化,防止复发。

  ③恢复期坚持服药、巩固疗效。

  4、养生指导

  (1)讲究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消毒,餐具应定期消毒,蒸煮法均可。

  (2)饮食有节,定时定量,病愈后仍应注意食物宜细软富营养、易消化。忌用油腻、肥甘、辛辣刺激之品。

  (3)血我按摩保健:早、晚按摩1次,取穴中脘、天枢、内关、阳陵泉等,有助于健运脾胃、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体质。

  (4)发现大便异常,或恶心、呕吐、腹痛时,及时就医诊治。

  疟疾

  疟疾是感受疟邪(疟原虫)而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多发生于夏秋节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此病与西医学中病名相同。

  1、病因病机

  (1)感受疟邪(疟原虫)所致。常以外感风、寒、暑、湿之邪或饮食劳倦为诱发因素。

  (2)疟邪伏于半表半里,出入于营卫之间,邪正相搏则寒热发作;邪正相安则寒热休止,再次相争则再次发作。邪伏浅者则一日一发,邪伏深者则二日或三日一发。

  (3)热偏盛者为温疟;寒偏盛者为寒疟;疟久不愈,血瘀痰凝于胁下,则形成疟母,或称为久疟。

  2、辩证论治

  (1)正疟:

  证候:寒战壮热,体作有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寒罢继以壮热,头痛面赤,终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主方:柴胡截疟饮或小柴胡汤加常山、草果。

  (2)温疟:

  证候: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主方: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

  证候: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苔白腻,脉弦。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4)疟母:

  证候:左胁下痞块,扪之有形,寒热往来时发时止,胁腹胀痛,形瘦纳少,面色萎黄,脉滑。

  治法:软坚消痞,祛瘀逐痰。

  主方:鳖甲煎丸。

  3、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本病是由疟蚊叮咬人体而传染,要加强病室的灭蚊、防蚊措施,对患者必须加用蚊帐以隔离之。

  ②一切治疗用药均应于发作前1~2小时进行,以达到截疟控制发作的目的。

  (2)正疟:

  ①一般护理。

  ②恶寒时加盖衣被并给予热水袋保暖。多饮热水。

  ③高热时减衣被,除去热水袋。必要时可用物理降温。

  ④汗出后以温水擦身、更衣,避免吹风感寒。

  ⑤发作寒战时禁止服药、进食。发作后予半流食。

  (3)温疟:

  ①参考"正疟"护理内容。

上一篇:拔罐疗法
下一篇:放血疗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