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论 “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逆针灸”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三、“逆针灸”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逆针灸”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刺激的方法。根据应激学说,可归为应激原的一种类型。它通常以机械刺激、热刺激、药物刺激、电刺激、光刺激等物理化学方式,在机体特定的时期刺激人体相关的腧穴,达到激发经络之气,协调阴阳、调节机体功能的目的。现代应激理论认为(1):应激属于防御适应性的反应,是机体组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与环境因素作用而获得内在的抗损伤的能力。适度的应激可启动机体内源性的保护机制。但过度的应激,比如应激原过于强烈持久,虽然机体的各种反应仍具有某些防御适应意义,但更为突出的反应则表现为组织损伤和机体功能代谢障碍等对机体不利的方面。可见,应激可对机体产生有利(良性)和不利(恶性)的影响,关键是这种应激对机体而言是否适度,即在产生某些防御适应作用的同时是否会造成组织损伤或机体功能代谢的障碍。随着现代应激理论研究的深入,利用应激预防疾病正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它的特色在于:并不通过对机体进行大量的外源性物质的补充,而是通过人为地采取一些方法激发机体的内在的抗病能力以利于疾病预防或减轻疾病的损害,是一种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力激发与调动的整体调节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色恰恰与针灸防治疾病的特色相近。
    近年西医界已有人开始利用应激进行预防疾病的研究。Kitagawa(2)Matsushima(3)的研究表明:预先短暂的脑缺血,可激发机体出现适应性的反应,增加机体对随后的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对机体的损害。有研究表明(4):预先将大鼠放在较高温条件下,可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并能减轻随后外伤或出血对心脏和肝脏的损伤。西医采用的短暂的缺血、缺氧、高温(5)( 6)(7)等预处理方法激发机体的应激,虽然可加强机体对随后疾病损伤的抵抗能力或耐受力,具有预防疾病的意义,但由于预处理方法本身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使上述预处理方法的临床应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努力寻找既不损伤组织器官同时又能产生预防疾病的效果的适宜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防治意义。
     而针灸的方法正具有这种适宜性。针灸学以其独特的防病保健的特色引起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针灸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用中医藏象与经络学说理论,将人体视为一个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通过在适当的时候的相应腧穴的适宜刺激,依据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的广泛联系,对多靶点及横向与纵向的多环节产生调节,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并最终使机体保持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延衰的目的。这是一种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力激发与调动的整体调节方法。在这过程中,针灸适宜的刺激具有良性应激原的特点,既调动机体的潜能,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提高机体自身内在的抗病与应变能力,又不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或机体功能代谢障碍等副作用。假如在适当的时候间歇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使这种能力保持相对长的时间,对维持机体的稳态、防病保健非常有意义。这种方法与现代医学近年来利用应激预防疾病的思路不谋而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哮喘、节气艾灸预防中风、中老年保健针 灸防病延衰等,均是利用针灸作为应激原使机体产生适度应激的结果。
     针灸界近年提出的“针灸预处理”一词, 与古代“逆针灸”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近年一些医家已经开始“针灸预处理”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进展。有人采用针刺预处理的方法提高机体对缺血的耐受力。如:熊氏(8)在大鼠进行脑缺血造模之前,电针百会穴,结果经电针预处理后可明显减少大脑的梗死面积,显著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进一步的研究表明(9):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的作用具有穴位的特异性。易氏(10)将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进行比较,发现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组可减小缺血损伤的心肌心电图及相关酶的改变,预示针刺内关可激活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总之,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技术全面揭示“逆针灸”产生防病保健作用的机制将为时不远,而“逆针灸”机理的揭示,必将对进一步开发针灸“治未病”的潜力及广阔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