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理论 > 经络学说 > 正文

足厥阴肝经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足厥阴肝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1),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
   [本经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原)、中封(经)、蠡沟(络)、中都(郄)、膝关、曲泉(合)、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募)、期门(肝募)。
   [交会穴]三阴交、冲门、府舍(足太阴),曲骨、中极、关元(任脉)
【注释】
(1)颃颡——同吭嗓.此指喉头和鼻咽部。喉咙则指下连气管部分。
【语译】
   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 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頽疝(1),妇人少腹肿(2),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3),狐疝,遣溺、闭癃。
【注释】
 (1)疝——与颓同,又写作“颜”。疝,为七疝之一,发病时阴囊肿痛下坠。
(2)飧泄——飧音孙。大便稀薄,完谷不化叫飧泄。
   (3)狐疝——为七疝之一,其证为阴囊疝气时上时下,象狐之出入无常。张子和说:“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少腹,行立则出少腹入囊中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腰痛得不好前俯后仰,男人可出现小肠疝气,妇女人可出现小腹部肿胀,严重的则咽喉干,面灰尘,脱了血色。

足厥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1)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经(2)上睾,结于茎(3)。
   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注释】
   (1)去内踝——躁下《甲乙》《脉经》均有“上”字。
   (2)循经——原作循胫,据《甲乙》《脉经》改。
   (3)茎——指阴茎。
   (4)睾肿——《素问·缪刺》王注:“睾,阴丸也”。
   (5)长——《甲乙》《脉经》《太素》此下有“热”字。
【语译】
   足厥阴络脉,名蠡沟。在离内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骨部,上行到睾丸部,结在阴茎处。
   其病症:气厥逆则睾丸肿胀,突发疝气。实证,见阳强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取足厥阴络穴治疗。

足厥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
【语译】
   足厥阴经别,从足背上足厥阴经分出,向上到达外阴部,和足少阳经别会合并行。

上一篇:「经穴」7
下一篇:足少阳胆经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