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当然,肝病传脾,湿热蕴滞,可发瘅出黄;肝病及肾,水邪为患,亦成水臌。此又非独厥阴少阳之证,相较之下有主体性病症与整体性病证之别。
再如尿毒症的病理本质与肾、心、膀胱少阴经藏象系统失调有关。肾阴肾阳气化失司,水液代谢紊乱,则清者不能上归心肺,由经络布散周身,浊者不能下输膀胱,排出体外。肾与膀胱表里脏腑经络精气失调,脏经不能藏精成形,腑经不能排泄化物,精不化气,气不归精,遂致至虚有盛候(肿胀)。肾与心上下手足经脉水火失调,心火不能鼓舞肾水上升,肾水不能吸引心火下降,阴不抱阳,阳不化阴,乃至阴阳格拒(关格)。
由于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肾阳不能温煦膀胱寒水,以化生卫气贯脊络脑,使府精神明,而反致水浊循经上攻,蒙蔽清阳,故常出现脑组织水肿。肾精不能化血,心脉不能主血,故常有贫血、出血倾向。膀胱足太阳之病及于小肠手太阳、心手少阴之病及于小肠手太阳、肾水泛侮脾土,故常出现纤维素性肠炎。肾阴虚心阳亢则高血压。水气凌心则心力衰竭。水精不能四布,阴阳失其揆度,故表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最终水火郁发,阴阳离决,导致严重感染,或心跳、血压下降而死亡。其中,肾、心、膀胱的自发病症为少阴以主体性病症,肾、心、膀胱影响其他脏腑或其他脏腑影响肾、心、膀胱的病症为少阴经整体性病症,二者有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
总而言之,中医藏象理论的学术地位时至今日依然毋庸置疑,同时,中医藏象理论也只能在新陈代谢中更臻完善。
而同样以生理病理现象为内容的六经藏象系统说,较之五行藏象说则具有更新、更广、更深的联想空间。仅言表里脏腑经络相合,不言上下手足经脉相连,仅言器官形态机能,不言藏象综合机能,是目前藏象理论最大的缺陷。
六经藏象系统学说所具备的系统的庞大性、复合性、适应性则从根本上弥补了现有中医五行藏象学说之不足,有待诸同道积极发掘整理,努力总结提高.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