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医药史料 > 正文

金元医学发展的政治嬗变因素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金朝女真统治者任用掌管兵权、钱谷官吏,规定了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的四等级顺序。而且,女真人为官的相对人数比汉人为官的相对人数多得多。据《金史·百官一》的统计,明昌四年,“见在官万一千四百九十九,内女真四千七百五员,汉人六千七百九十四员。”绝对数量上,汉族官员多于女真官员,但相对数量上则远远不及,这样,金朝统治者便从官吏的质与量上牢牢地把关,使汉族士人不得染指实权,因而许多人被迫拒于仕门之外。李庆嗣“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纪天锡“早弃进士业学医(《金史·方伎传》);麻知几虽“博通五经”(《金史·文艺下》),但亦科场失意,转而隐居习医,与名医张从正等交游;张元素亦是初对科场衷心向往,“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经义进士,但犯庙讳下第”(《金史·方伎传》),由此而开始习医。

    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不再隐讳,更加露骨。根据不同的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在官吏任免、法律地位、科举名额和其他权利与义务等方面都各等级区别。由于政治上极不平等,造成大批士子被迫游离于仕途之外,即是“至人不居朝廷,必隐于医”。如李杲早年捐资得官,但蒙军入中原后,为生计所迫,只得行医;朱丹溪少时“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后又从许廉治理学,然两试于乡不售,之后,乃悉焚弃所习举子业,专致力于医。

    其二,由于传统的华夷观念在汉族士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作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许多儒士耻于事夷,主观上切断了仕途,转而习医,这也是儒医人才之重要来源。金元医家有民族气节者颇多,如刘完素拒绝金章宗的招聘而行医于民间;张从正则不堪金朝官场丑行而辞归故里;罗知悌随三宫被俘至燕京后潜心医学。

    2.2“医家一事,格物致知

    其一,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金元儒医有着一些与唐宋儒医不同之处,他们以医为职业,具有专职性,因此,他们几乎都以毕生精力投入医学理论与实践,这比以往的知识分子们“业余”的“知医以为孝”、“以事亲”的水平要高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门科学有专人习传,更具严肃性,可以减少时尚的浮躁妄衍,更多的是总结与创新。

    其二,大批儒士入医门,为医学的发展输入了知识广博的优秀人才,他们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都有别于大多数墨守成规的家传者,这无疑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正如元代名士傅若金之《赠儒医严存性序》中道:“儒者通六籍之义,明万物之故,其于百家之言,弗事则已,事之必探其本始,索其蕴,极其变故,勿异夫庸众弗止焉……”(《钦定四库全书·傅与砺诗文集》)正因儒医具有这种“探其本始,索其蕴,极其变故”的修养,才可能使医学有较大的飞跃,使医学科学与医技严格分流。金元成就较大的医家无一不具备精深的儒学修养。张元素“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义进士”。李杲则“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朱丹溪“受资爽朗,读书即了大义”,后又从许廉致力于理学,而《元史》亦将其列入儒家学传下,言其为“清修苦节绝类古笃行之士”。因此,医学被认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途径。

    3金元政治嬗变,促进医学发展

    金元政局动荡,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由此,天灾、人祸、瘟疫、饥荒流行。一方面,这样的社会灾难向医学提出了强烈挑战;另一方面,又为医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验空间,这是中国医学得以发展的实践基础。据张文斌《各世纪疫病流行比较图》(见《中华医史杂志》1999年第1期)可知,从12世纪开始疫病发生逐年增加,除了其他原因如交通发展、民族融合、人口迁移等因素而引起大范围疫病外,能解释瘟疫具有时间节律性的因素,恐怕更多在于战争和长期的社会动荡。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