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书目分析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近代中医编写了多少教材讲义,一直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据1961年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图书馆合编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记载,共计172种,而其中广东教材有40种,占四分之一。可见,当时广东中医教材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在全国都居于前列。

    2.专著 在专著中以研究《伤寒论》为主,在21种专著中就有6种,它们是《伤寒论旁训》、《伤寒论崇正编》、《伤寒切解》、《读过伤寒论》、《伤寒门径》、《伤寒科辑注》,其中以陈伯坛的《读过伤寒论》最为有名,该书承钱塘二张之余绪,大倡六经气化学说,以阴阳为纲要阐发三阴三阳气化学说,提出三阴三阳的实质是人体应天之六气而反映出来的功能活动的概括,减少了气化学说的玄奥色彩,在岭南蔚成一派。再如黎庇留的《伤寒论崇正编》,有序言云,“……经林万病,积五十余年之学养,正百数十节之窜讹。从此,治伤寒者,如迷途之有老马,如暗室之得明灯。事半功倍,此茂才之宏旨也。”[5]

    岭南医家非常重视诊籍资料的整理分析,记录了不少病例验案并附加按语,为后人研究岭南中医保存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如《居仁堂医案》、《百砚室医案》、《星聚草堂医案》、《本校赠诊所医案》、《觉庐医案新解》等。对岭南草药学的研究也受到重视,如萧步丹的《岭南采药录》等,发扬了岭南草药医治地方疾病疗效好、药源广、价钱廉的特点,促进了岭南草药学的发展和研究。这些,对于保存和研究古代重要医学文献有一定的功绩,对岭南医学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岭南中医文献不仅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验总结,而且对当时和现在乃至今后的临床医学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3.期刊 广东的中医期刊是伴随着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创办增多的。广东中医期刊的大量出现是在二三十年代,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期刊是由当时的中医学校出版的,这些期刊的编辑都是学校的师生员工,他们都曾系统地接受过中医院校的课程教育,能较好地肩负起编辑发行中医期刊的重担。这当中又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出版的期刊数量最多,共计有《中医杂志》、《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校刊》、《广东中医药季刊》、《香港广东中医药学校刊》、《广东医药杂志》、《杏林医学月报》、《医药学报》、《医林一谔》、《克明医刊》等9种。

    广东的中医期刊对于提高本地区中医药学术水平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如卢朋著在《广东医药杂志》发刊词所说,“吾国医学,上自神农黄帝越人仲景,下至思邈守真子和东垣丹溪立斋景岳时珍肯堂嘉言天士生白洄溪在泾元御修园孟英,莫不各有发明,著有专书,震古而铄今,信今而传后,而未尝有杂志肆乎其间。夫专则纯,纯则精,精则自成一家之言,足以特立独行而不败;杂则多,多则博,博则泛收各家之说,足以集思广益而无穷,此医药杂志之所由作也。”[6]

    旧社会中医多是个体开业,许多老中医多有自己治疗某种专科疾病独特的临床经验,但苦于生计糊口,秘方甚少公开,而中医刊物则能广为宣传,扩大影响。如廖伯鲁编辑的《中医杂志》专门收录岭南医家医著,在1927年第四期的《中医杂志》就收录了《居仁堂医案》、《百砚室医案》、《星聚草堂医案》、《本校赠诊所医案》等未经刊行的名家著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1.

    [2] 管季耀.伤科学讲义·卢朋著义序[M].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印刷部印.

    [3] 陈任枚.温病学讲义·绪言[M].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铅印本.

上一篇:中药年度回顾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