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辨证施治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是由椎节不稳所致。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其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头痛,头晕,颈痛。中医临床多将其纳入“头痛”或“眩晕”范畴。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心得和前人的经验,将其辨证分为痰湿中阻、痰瘀互结、湿热内扰、气血亏虚四类,并以名方加减施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组:1996年3月至2003年7月,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脊柱病(名专)门诊及华东医院伤外科门诊记录的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痰湿中阻、痰瘀互结、湿热内扰、气血亏虚类各30例)。其中男49例,女71例。年龄29岁至69岁。

    对照组:1996年3月至2003年7月,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脊柱病(名专)门诊及华东医院伤外科门诊记录的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痰湿中阻、痰瘀互结、湿热内扰、气血亏虚类各3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4岁至65岁。

    治疗方法

    观察组辨证施治。

    1.痰湿中阻:眩晕恶心,泛泛欲吐,胸脘痞闷,头重如蒙,四肢乏力,胃纳不佳。严重者有昏厥猝倒病史。苔白厚腻,脉濡滑。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当归、南星各9g,白术、天麻、山药、菖蒲、茯苓、赤芍、白芍、川芎各12g,防己15g,甘草、陈皮各6g,大枣10枚。

    2.痰瘀互结:眩晕头痛,颈项肩臂四肢重着麻木,甚则挛缩刺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胃纳欠佳;或心悸,肢体乏力;或兼有肌肉萎缩。舌质偏暗或有紫斑,苔腻,脉细弦。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红花、柴胡、枳壳、桔梗、南星各9g,生地、赤芍、白芍、川芎、牛膝各12g,砂蔻仁各3g,甘草5g。

    3.湿热内扰: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项酸楚不舒。苔薄黄腻,脉细滑。方用温胆汤加减:半夏、黄芩、当归各9g,竹茹、茯苓、赤芍、白芍、川芎各12g,枳壳、陈皮、甘草各6g,大枣7枚。

    4.气血亏虚:颈项疼痛、酸楚缠绵,头晕目眩,面色(白光)白或不华,心悸气短,倦怠神疲,纳呆便溏,肌肤蠕动,肢体麻木,常伴有血压偏低。舌质淡红,脉沉细。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8g,升麻、桂枝、当归、细辛各9g,葛根、蔓荆子、赤芍、白芍、防己、鸡血藤各12g,甘草5g,大枣7枚。

    用药方法: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14剂为1疗程。

    对照组用药:颈痛灵、太极通天液,每次各10ml,一日3次,2周为1疗程。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采用王楚怀、卓大宏制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记分式,满分30)。[1]

    2.疗效统计结果见下表。

    2疗程(28天)治疗结束后疗效统计(x±s)
    辨证分类 例数(n) 组别 效价评估 P值
    痰湿中阻 30 观察组 26±1.08 <0.001
    30 对照组 18±0.71
    痰瘀互阻 30 观察组 22±0.79 <0.001
    30 对照组 12±0.44
    湿热内扰 30 观察组 25±1.02 <0.001
    30 对照组 14±0.56
    气血亏虚 30 观察组 20±0.68 <0.001
    30 对照组 7±0.35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