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从马王堆的《导引图》谈古代的体育疗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大约在晚明以后,“五禽戏”逐渐衰落,实际上它已被后世的各种拳术所吸收。如《拳经》里就有龙、虎、豹、蛇、鹤所谓的“五拳”;又如武术中的许多姿势命名,如白鹤亮翅,白猿献果,野熊蹭背,猛虎出洞等,都可以看出“五禽戏”的痕迹。明万历年间南京出版的一种坊刻书《赤凤髓》,内中也有“五禽戏”的资料,书中介绍了各套架式:羡门虎势戏,庚桑熊势戏,士成绮鹿势戏,费长房猿势戏,亢仓子鸟势戏,每套架式都附有木刻插图。书中还收有许多动功和静功的口诀,对练气功的人有一定参考价值。另清道光壬辰年(公元1832年)刻本《万寿仙书》中,也收载有"五禽戏"的资料,书中所介绍的导引姿势与马王堆三号墓的《导引图》有类似之处,可见我国古代的医疗体育一线相承,从未中绝。

    太极拳的源流

    隋唐以后,由导引衍化派生出许多名目繁多的各种保健运动术式,其中有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以及气功等。

    “易筋经”,顾名思义,是要把萎弱的筋骨变成强壮结实的筋骨的一种健身方法。古本十二式易筋经原是劳动人民仿效舂谷、载运、进仓、收囤和珍惜谷物等各种农活姿势演化出来的一套形象的锻炼动作。可是后来,"易筋经"被伪托为第5世纪70年代的一个菩萨达摩和尚所创造,使这种锻炼方法带上玄虚迷信的色彩。

    太极拳,据传发端于戚继光(公元1528一1587年)的《掌经》,但是,戚继光的《拳经》是依据民间16家拳法综合编成的。《拳经》中所介绍的32势,太极拳就采用了29势,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师承关系。

    至于现今流行的太极拳,据传是明末战将陈王庭所创。陈王庭出身子一个官僚家庭,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的第九世。1618年,曾任山东、直隶、辽东巡按御史兼监军御史,先后与经略杨镐、熊廷弼抵御满州贵族军队的南侵,有四年之久。1644年,明亡前后,隐居乡间,潜心研究拳术,综合各家拳法,吸取了戚继光《拳经》的内容,同时采纳了道家黄庭经导线吐纳的呼吸方法,经过他融会贯通,编出一套太极拳。

    陈氏世家经5传至14世陈长兴、陈有本,拳路由博返约。陈有本适应时代需要,将动作简化,编成一套新架。另有陈青萍,创造了一套架式紧揍的小架,因陈青萍在赵堡镇教拳,人称赵堡架。陈长兴继承陈家架式,人称老架,于是太极拳有老架、新架和赵堡架之分。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公元1799-1872年)从陈长兴学拳二、三十年,后来杨氏去北京传习,发展成现代著名的杨式太极拳。永年人武禹襄(公元1812-1880年)学老架于杨露禅,又从陈青萍学新架。后来禹襄又获得王宗岳(乾隆年间人)的《太极拳论》,结合自己练拳心得,创造了架式紧揍的武式太极拳。禹襄之甥李经纶(字亦畲)从禹襄学拳,他以实验的方法比试揣摩,不断钻研总结,对太极拳的理论与拳路均有发挥。后来,武禹襄的门徒分别去北京、南京、上海授拳,武式太极拳遂在各地流传。陈家17世陈发科(公元1887一1957年)于1928年应邀去北京传习,从此陈式太极拳也广为流传。

    体育疗法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保健方法和一般的健身体操不同,不论技术上、理论上都有它独特的内容,锻炼时要求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密切结合,而且还强调全神贯注。这种锻炼方法能充分调动机体内在的因素,从保健意义上说,它不仅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而且能防止衰老、延长寿命。通过观察与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太极拳与气功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有良好的影响,同时能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能量消耗,改善消化、呼吸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由于它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