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中药基础 > 正文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2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www.zlnow.com整理推荐。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栽培,赤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干地黄功效作用

  干地黄别名地髓、原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每年10~11月间采挖。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山西、四川等地。味甘,性寒,无毒。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适用于发热,消渴,吐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症。

  滋阴,养血。

  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

  生者尤良。

  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③《药性论》: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

  ④《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

  ⑤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痹气痿蹙,嗜卧,足下热而痛。

  ⑥《本草从新》:治血虚发热,常觉饥馁,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调经安胎。

  鲜地黄功效作用

  鲜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根茎。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栽培,赤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为清热凉血药。

  【性味】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药性论》:甘,平,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①《本草通玄》: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足少阴及足太阴。

  ③《本经逢原》:入手足少阴、厥阴,兼行足太阴、手太阳。

  【功用主治-鲜地黄的功效】清热,凉血,生津。

  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①《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②《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

  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③《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

  ④《四声本草》:黑须发。

  ⑤《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

  ⑥《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⑦《本草从新》:消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

  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4~1两;捣汁或熬膏。

  外用:捣敷。

  【宜忌】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药性论》:忌三白。

  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下一篇:明矾净水原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